湖南省作物學會邀請來自廣東農科院、云南大學、河南信陽農科院等省內外的再生稻專家,對在汨羅市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長江流域再生稻產能提升和優質高效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課題“機收再生稻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再生稻百畝示范片進行了頭季現場測產評議。
采用專用收割機收割水稻。
百畝示范片位于汨羅市羅江鎮紅花山村,稻再油再生稻品種為仁優6號。為了減少碾壓和提高再生季整齊度,項目課題采用了頭季有序機拋種植與專用收割機收獲同軌融合技術,即拋秧完全按再生稻專用收割機的收割幅寬和軌距,以不同行距和不同行數搭配進行有序機拋。
測產專家隨機抽取示范田2丘,采用專用收割機按拋栽軌跡進行實割測產和直行碾壓率隨機調查,示范片平均干谷產量524.9公斤/畝,機收直行碾壓率平均僅為6.07 %,表明在再生稻專用收割機直行碾壓率降低至17-25%的基礎上又有了大幅降低。
專家實地查看稻樁碾壓情況。
專家們一致認為,再生稻頭季種植與收獲同軌融合技術的試驗示范,有效減少了再生稻頭季收割時機械對稻樁碾壓,是再生稻農機農藝融合的重要創新,對于增加再生季的發苗整齊度和再生稻豐產與米質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課題主持人、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唐啟源表示,課題團隊一直致力于再生稻農機農藝融合研究,較早開展了耕種管收烘和秸稈處理全程機械化研究,這次與湖南龍舟農機公司合作開展的種收同軌融合技術研究示范取得了較為滿意的進展,預期可以大幅提高再生季的發苗整齊度和米質。課題組將在大幅降低頭季碾壓的基礎上,再結合再生稻無人農場技術進一步實現再生稻直行零碾壓,以促進再生稻再生季產量、米質和效率效益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