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鎮福興村農戶正駕駛無人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吳展名攝
種糧大戶王水斌正在調試無人插秧機 廖輝煌攝
眼下正值春耕關鍵期,衡陽縣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加大智能化農機設備的投入力度,無人駕駛農機成為春耕“主力軍”,極大提高了早稻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添智賦能”。
在衡陽縣三湖鎮福興村,一臺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田間勻速前進,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秧苗盤中依次滑落,均勻插入水田中,不一會,空曠的田間便披上了一襲“綠裝”。這臺插秧機可以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自動規劃路線,自動避障,作業效率比人工駕駛提高了30%以上。
衡陽縣三湖鎮種糧大戶王水斌跟記者說,今年的早稻插秧增加了一個自動駕駛輔助新功能,比我們人工操作的更標準、效率更高,插制的勻稱度更好,配以人工輔助的話,效率更高一些。
科技賦能讓王水斌種田更有底氣了,今年他將雙季稻種植規模從1100畝擴大至1700畝,同時,他還計劃把翻耕機、聯合式收割機、拖拉機等40余臺(套)農機設備加裝無人駕駛等智能模塊,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種植收益,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向全程智慧化邁進。三湖鎮還依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政策扶持、技術培訓、農資農機保障等方面為種糧大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
衡陽縣三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陳訓曄表示,三湖鎮科學調度、精準落實、因地制宜,擴大雙季稻面積1000畝,發展再生稻5000畝,目前三湖鎮的早稻生產已完成60%,預計在本月28日左右基本完成。
近年來,衡陽縣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積極推廣應用智能化農機設備。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農機在田野間“大顯身手”,不僅讓春耕更加輕松高效,更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能。今年,衡陽縣計劃種植糧食面積132萬畝,其中早稻面積44.7萬畝,目前,早稻插秧進度已過半,預計本月底可全面完成插秧生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