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石盟垟民宿村全景。 王華斌 攝
“在良好生態環境和人才政策的加持下,淡竹吸引回了一批又一批能人,民宿經濟實現‘井噴式’增長,目前全鄉已有240多家民宿,生意都很不錯!”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淡竹鄉組織委員楊勝說道,淡竹鄉通過構筑“淡竹記憶”人才孵化器,打造鄉土人才培訓基地,招引回民宿產業人才215人,引入了7家文旅工作室。
近年來,浙江省仙居縣實施“才助共富”專項行動,出臺《仙居縣“才助共富”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聚焦專家智庫、產業團隊、創業基地、鄉土人才、人才驛站、服務平臺等6方面建立培育模式,健全鄉村人才的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流動等機制,促進鄉村人才回流,補齊鄉村人才短板,讓“產業興”帶動“人民富”。
全視角選才,引進智囊團隊
“多虧了省里來的科技特派員,我們把地種好就能富起來。”這是淡竹鄉林坑村黨總支書記蔣文翔近些日子的真實感受。在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村里建基地、建花海、開講座、教知識、立產業,今年以來共培育農技人才78人,售出蜂蜜6000斤、小香薯5000斤,銷售額達60余萬元。
近年來,仙居縣采取一系列措施擴大人才池,用好農業學會、院所和科技特派團等資源,積極搭建專家與幫扶村之間的“橋梁”,引進“周末工程師”“假日專家”開展農業產業技術指導服務。
仙居縣上張鄉姚岸村第一書記潘賽楊牽頭落地的“共富鹿苑”項目,每年帶動增收達120余萬元;海歸人才葉軒讓仙居雞變身“致富雞”,建立養殖基地100多個,年飼養仙居雞200多萬羽,帶動100余戶農戶,年新增產值7500多萬元……
如何讓政治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干部人才到農村干事創業、貢獻才智?仙居積極選派黨政人才隊伍中的“精兵強將”到鄉村振興前沿陣地,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到鄉村振興重點村和軟弱渙散村,并設置鄉村振興駐村名譽書記專職崗,為退休干部搭建干事平臺。與此同時,縣里積極開展“仙燕歸巢”“鄉賢人才回鄉看發展”等活動,鼓勵在外能人鄉賢利用自身資本及資源優勢等回鄉創新創業,撬動更多社會資源助力鄉村發展。
全鏈條育才,釋放人才動能
在仙居縣“農創客點亮鄉村”活動中,“梅二代”朱佳怡在企業助力下,改變了楊梅傳統包裝及銷售模式,設計了一系列可愛有趣的特色文旅IP形象,并將其做成微信表情推廣。此外,她還設計了一批“楊梅卡”,顧客可掃碼進入小程序兌換楊梅或其他農產品,拓展了楊梅的銷售空間。
創客們的奇思妙想無窮無盡,但如何讓其落地發芽,切實推動鄉村經濟發展?關鍵在于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仙居鼓勵各鄉鎮街道統籌資源,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盤活鄉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將其改造成新型現代化鄉村人才創業園,無償或低價為人才創業提供場地,或作為資源入股,實現村級經濟與人才創業的雙贏。如此一來,“人才+資本+技術+企業”多位一體的創業格局得以形成,而由人才集聚產生的引力效應也能形成良性循環。目前,全縣累計培育農創客764名,農創客結對幫扶村120余個。
同時,依托豐富的文化、生態資源,仙居下派科技特派員駐村,培育當地農技人才,以人才下沉、科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組建專技人才聯村服務隊,打破部門壁壘,將縣級各部門優秀人才定期下派到農村一線。為了讓“頭雁”變“群雁”,該縣設立了“才助共富生活委員”崗位,積極開展農業技術、農村電商、傳統工藝、文化技藝、非遺傳承等培訓,通過現場技術指導、集中輪訓授課、舉辦鄉村文化活動等方式,釋放人才裂變效應。
全方位用才,賦能鄉村發展
“來了就是仙居人。”仙居縣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王雨娉說,“我們打造了青年人才驛站、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創業孵化園,為有意來仙就業創業的青年提供免費短期住宿,以及創業培訓、創業導師輔導、創業投資對接等一站式創業服務。”
為多方位、多角度拓展優秀鄉土人才的發展空間,仙居組建鄉土人才服務站,為鄉土人才向上爭取資金、職稱、榮譽,為人才創業推出產業基金和專項信貸,以金融活水為人才工作賦能,打造“才省心”數字化場景應用、全面升級“人才綠卡”、拓展“人才碼”功能應用、切實解決好人才住宿、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關鍵小事,讓人才在仙居安身、安業、安心。
“新仙居人”余淑芬說:“我是海南人,一開始很猶豫要不要留在仙居,因為住宿是個大問題。后來了解到青年人才驛站這項福利,通過‘浙里辦’預約后,我成功住進了仙居的‘第一個家’。”
目前,全縣共建有6家青年人才驛站,創業孵化園已入駐16家企業,青年創業就業70余人,已累計產生效益300多萬元。“有了這樣的頂層設計和高位助推,以誠換誠,才能引得更多‘鳳’來仙居‘棲’,推動仙居飛速發展。”仙居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徐巧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