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記者從貴州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上獲悉,貴州省黎平縣通過扎實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進一步破解糧食種植“誰來種、誰來管、誰來收”難題。
據了解,地處黔湘桂三地交界處的黎平縣,近年來圍繞“兩茶一藥”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建基地、育產業、創品牌、拓市場,目前全縣200畝以上連片壩區有45個,面積近6萬畝,糧食面積穩定在44.3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6萬噸以上,茶園種植面積達26.2萬畝,油茶種植面積達35.71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3.5萬畝,為鞏固脫貧成效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過,由于縣內多山地丘陵,農業基礎條件較差,農業發展仍面臨不少瓶頸。為此,黎平通過培育專業化隊伍、升級專業化設備等措施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當前,黎平縣仟山農林公司、中潮鎮萬畝良田農機合作社、七彩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家經營主體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服務事項包含從選種、機耕、育秧、插秧、統管、烘干、加工、銷售等農業生產全過程,提供“菜單式”服務和“全程化”服務兩類。
通過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黎平實現了田有人種、稻有人管、谷有人收、米有人賣的目標。有效解決了傳統插秧、育秧等環節費工費時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據統計,在糧食增產方面,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后,帶動小農戶集中連片耕種后,消除田埂、利用邊角荒地、減少季節性拋荒等增加了耕作面積,改進生產方式提高了畝產,收貨烘干倉儲環節減少了損耗等,糧食增產效果明顯。人工插秧每畝約在8500—9500株,機器插秧可達到11000—12000株,并通過農技專家指導和合作社托管服務,糧食平均畝產620公斤,比自種農戶的畝產平均高出35公斤以上。
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通過統一機械化耕種收,生產成本明顯下降,每畝節省成本約20%,同時改變了農民打工和務農“兩頭忙”的狀態,讓農民外出務工更加穩定,通過外出務工每月可增收約4000元,農民收入明顯增加。
據了解,下一步黎平縣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對機耕道、農田水利等進行進一步詳細規劃,努力改變農業生產條件。同時利用“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組織”單位試點機會,加強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支持力度和農業社會化宣傳工作,積極培育經營主體,將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做大做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