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濰坊市推行“一月一聘農業科普大使”制度,圍繞糧食、蔬菜、畜牧、種業、苗木、花卉、農機、果品八大優勢產業,選樹一批農業專家,為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1月5日,在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試驗。自2021年7月成立以來,研究院迅速引進各類科研人員200人以上,并組建起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平臺、生物技術平臺、生物信息平臺、小麥轉化平臺等9大公共平臺和9個獨立實驗室,各項科研活動全力開展。其中,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鄧興旺被評為濰坊市首席科普專家。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作為現代農業的科技硅谷,之所以落戶濰坊,就是看中了濰坊是全國農業最活躍的地方。研究院成立之后,我們專門在山東進行玉米和大豆套種試驗。通過玉米、大豆間作,加上一些新技術的運用,測算發現1畝地可以產出原先1.8畝地的糧食。既能節約土地資源,又能增加糧食產量。接下來,我們將在全國適用地區推廣這一新技術,預計一畝地可多收300斤大豆,這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每畝地也能為農民增加約1000元的收入,實現了增產增收,而這也是我們科技研發的意義所在。”
在濰坊,農業科技的進步貢獻率達到67%,高于全國7個百分點。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1/8、1/6,成為全國重要的農業生產、研發、加工和出口基地。這一發展成果的背后,離不開眾多農業科普專家的努力。如今,濰坊市通過專家講座、科技培訓、志愿服務、學術沙龍、技術推廣、產業賦能和打造集群等方式,推動人才和產業聯姻,促進農業和科普共振,人才效應、科普效應、產業效應和經濟社會效益逐步顯現,為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