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再生稻栽培技術是這樣的,難怪以前我們的產量上不去!”“以前我以為只要每畝株數夠多,玉米產量就能提升,聽了講解,才知道寬行窄株增密,增加株數也是有‘密碼’的”……通過一場場生動的培訓,2023年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的30項綠色高效農業主推技術在荊楚大地推廣開來。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2023年初,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遴選了30項符合綠色增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的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推廣。“推廣過程中,注重創新方式方法,利用湖北開放大學遠程技術平臺,將湖北農業重點領域的重點作物關鍵種養技術進行專題講授。擴大推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湖北省農業科技人才辦公室副主任金國勝介紹,通過云平臺授課,實現了科技成果與基層實踐的有效對接。根據線上培訓監測統計,每期網絡專題培訓班實現2000-4800人在線收看,累計輻射收看達4萬人次。培訓結束后,錄制的課程還被上線到湖北開放大學網絡課程庫中,供學員隨時免費回看。此外,每名授課老師為學員提供一年或一個生產周期服務,基層一線的推廣人員和示范戶在生產實踐中遇到任何疑問可線上與老師進行溝通,確保將技術推廣工作落到實處。
同時,傳統線下培訓和示范推廣也“熱”度不減。為了推進主糧農業技術落地見效,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供給,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辦農技人員技術能力提升主糧班,對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最新技術及模式進行講解,大大提升了農技人員的技術能力。各示范推廣團隊以示范基地和示范主體為依托,大力打造示范樣板,扎實開展糧油種植技術的示范推廣和普及應用。據統計,“稻-再-油(肥)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等8項糧油種植技術共建設示范樣板714個、核心示范推廣129萬畝、輻射推廣883萬畝。“雙季稻全程機械化技術”在黃岡、荊州、天門等地創辦示范樣板4個,采用良種良法配套,手把手、面對面的指導方法,重點示范早稻集中育秧、機械化插秧、機插同步側深施肥、早稻水肥精準管理等關鍵技術1.2萬畝,輻射帶動早稻生產31萬畝,示范區畝均節本增效215元,合計節本增效0.66億元,有力促進了水稻豐產增效。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創辦農業主推技術示范樣板1182個,開展示范觀摩活動691場次、技術培訓2351場次,培訓農民26.4萬人,集中示范面積455萬畝,輻射帶動6802萬畝,實現節本和提質增效67.2億元。“綠色高效農業主推技術的推廣實施,加快了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提升了科技對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的支撐作用。”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