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城市恰夏鎮科克塔爾村的一片玉米地里熱鬧非凡,由塔城地區、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在此舉行,塔城北四縣(市)的農機手代表參加了活動。
隨著“比武開始”的口令響起,農機手們駕駛著收割機,轟隆隆地駛向玉米地,唱響豐收的喜悅。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顆粒入倉一氣呵成。來回穿梭中,一株株飽滿的玉米被“吞”進割臺脫粒。
朱建華是沙灣市的一名農機“老手”,談及農機操作要領,他頗有心得。“我們在采收過程中,要按照玉米的高低,及時調整設備,在采割玉米的時候就不能在地里來回調頭或者轉彎了,我們要按照行距,盡量減少農戶的損失。”朱建華說。
農民種植不易,農機手的責任重大。大比武活動可以讓農機手之間進行技術交流,互相進步。“通過這次大比武活動,我們各縣市農機手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分享經驗技術,也是為了減少農民在采收過程中的損失。”王剛說。
地頭旁,農機手完成作業后將農機停靠在運糧車旁,卸糧筒緩緩伸出,飽滿的玉米粒順著管道噴涌而出。看到金燦燦的玉米,合作社負責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塔城市恰夏鎮金鑰匙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沙哈木別克?阿部都拉西說:“今年,我們合作社種植了9000畝地的玉米。給我們采收的三個農機手干得都特別好,采收很干凈,沒有出現浪費情況。”
農機手收割完畢后,現場裁判員進農田間以平方為單位隨機撿拾每輛收割機漏掉的玉米粒,然后從作業效率、作業損失等環節進行綜合評價。本次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以實際行動強化了“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積極引導廣大農機手在生產實踐中精操作、比技能、學技術,推進糧食機收提質減損,確保糧食顆粒歸倉,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塔城地區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農機市場管理科干部陳杰說:“此次大比武活動,目的是讓農機手和群眾提高機收減損的意識,為增產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這次測產,我們測出的結果是0.035%。這個結果遠低于農業農村部規定的4%的標準。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開展大比武、大培訓、大宣傳、大監測活動,為塔城地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