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抗旱、耐鹽、高消化率(褐色中脈)高丹草“三系”雜交種——冀草6號高丹草在鹽堿地的推廣,近日,冀草6號高丹草觀摩會在河北省滄州黃驊、中捷產業園區鹽堿地成功舉辦。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肉蛋奶需求,但是,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卻面臨著優質飼草缺口超4000萬噸的困境。因此,利用鹽堿地等邊際土地生產飼草成為彌補飼草缺口的有效途徑。
經過13年研究實驗,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以下簡稱:旱作所)牧草研究團隊成功選育出冀草6號高丹草,旱作所牧草研究室主任李源介紹,冀草6號高丹草2019年通過國家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連續2年被列為河北省農業主推品種。該品種具有抗旱、耐鹽、低木質素、高消化率等特點,與對照品種相比,該品種木質素含量降低30%以上,畝產干物質消化率提高20%左右,株高可達3米,畝產青貯草可達3.5噸以上。同時,該品種抗病、抗倒性強,在不同生態區連續多年的示范種植適應性強,尤其在土壤含鹽量0.5%的鹽堿地上示范表現良好,是一種在鹽堿地種植潛力非常高的飼草品種。
在黃驊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河北景明農業有限公司牧草種植基地兩塊鹽堿度不同的示范地上,上百畝的冀草6號高丹草均長勢旺盛,平均株高超過2.5米。黃驊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志清介紹,合作社今年在鹽堿地上共試驗種植了100畝冀草6號高丹草,7月初播種,10月初收獲,每畝收獲鮮草3.5噸,收獲后制作成青貯飼料,每畝能有1000多元純利潤。“我們今年第一年試驗,就只種了100畝,早知道有這么高的效益,我們就種500畝了,明年我們計劃要擴大面積,爭取種植2000畝以上?!睆堉厩逭f。
據了解,旱作所牧草研究團隊還研究探索了輕度鹽堿地“旱堿麥+高丹草”復種模式和中度鹽堿地“高丹草+飼用小黑麥”一年兩作、全年生產優質飼草種植模式,充分發揮了冀草6號高丹草抗旱、耐鹽的特性,不與糧食作物爭地,進一步提升河北飼草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