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大豆育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孫連軍和內蒙古自治區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專家指導組專家、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強等7名相關人員組成的專家測評組,來到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鎮內蒙古大豆高產高效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基地進行實收實測現場會。在150畝大豆示范基地,專家們通過實收實測,大豆畝均產量達215.6公斤,這一產量在鄂倫春自治旗所屬地區創新高。
內蒙古大豆高產高效培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基地是全國重大農業技術協同推廣技術,示范基地大豆種植采用的是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大豆生態高效種植模式技術,即拌種全部采用“大豆根瘤菌+生物有機種衣劑”代替傳統的化學農藥種衣劑拌種,拌種農藥全減;在基肥上采用尿素全減,二銨和鉀肥按傳統用量各減少1/4,按減量施用土壤修復菌劑,在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的基礎上畝成本降低了10元以上?;?月13日適時播種,目前從全生長期看完全達到了預期設定。基地種植的大豆品種為“蒙豆48”,適應積溫為2250℃以上,適應積溫比當地積溫高出150℃,基地今年積溫低于常年,加之春旱和雹災等氣候條件下實收畝均產量215.6公斤。收獲的豆粒飽滿圓潤色澤金黃,無病豆、花豆、癟豆,百粒重20克以上。專家組一致認定示范達到預期目標,大豆生態高效種植模式技術完全體現了“藏糧于技”和“良種+良法”對大豆的增產提質效果,使用“良法”可以使大豆至少提升50℃積溫種植并且在“減藥、減肥、降成本”的情況下實現增收提質,示范和推廣應用可以在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情況下實現單產和品質雙提升。
專家測評組負責人表示,示范技術的推廣應用讓呼倫貝爾市的大豆主控單產品質實現雙提升,還會更大面積地加以推廣應用。
據了解,鄂倫春自治旗400余萬畝大豆近年來平均畝產一直在130公斤左右。2022年春季,該旗通過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等相關科研院所及微生物肥料企業合作,研制推廣應用適于本地農作物生長的優良品種和微生物肥料,以“良種+良法”促進單產品質雙提升。今年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中農富源集團推廣應用“大豆根瘤菌+生物有機種衣劑”拌種種植面積近6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