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一過,農田里的“生機”就活躍了起來,春耕生產逐漸邁入正軌。而作為春耕主力軍的農機們,也受到了鎮江市農機部門的“特殊優待”,確保它們保持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到春耕生產中去。
送“檢”到農場
農機“年檢”享受上門服務
“等我把測量儀的聚點對準測量位置。好!開動,聽指令制動。”近日,在丹陽市高新區園藝產業園內的江蘇年豐農業公司的基地里,四五個身穿紅馬甲的農機檢測員正圍著一臺發射出“激光紅點”的儀器,不時調整著紅點射在農機上的位置。一位檢測員駕駛著一臺輪式聯合收割機,根據指令不時調整著農機的前后位置。
隨著幾次反復的掛擋、起步、加速、急剎,轟鳴的農機發動機聲響徹農場。現場,檢測隊伍的負責人,丹陽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副大隊長馬建軍邊操作機器邊介紹道,“這是新型的激光制動測試儀,可以對農機的運行制動性能進行準確檢測,這也是農機年檢的一項重要指標。”
做完了農機車輛制動的檢測,馬建軍和隊員們又開始對農機的水、電、油和氣等線路進行檢測,不放過任何“可疑”的滲漏點。經過20分鐘的多人配合檢查,這臺輪式聯合收割機順利通過了檢測,隨后被開回機庫。
類似這樣的檢查,自節后工作以來,馬建軍和隊員們已經開展了多次。“丹陽市有農機具3000多臺(套),我們組織農機安全監理人員送檢上門,既方便了農業大戶的農機檢修需求。同時,也會現場將‘安全’生產的理念傳達到位,確保后續的農業生產安全。”
據了解,鎮江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農機牌證源頭管理,加強駕駛員考試管理,開展“送考下鄉”“送檢下鄉”等便民服務,強化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普及農機維修安全操作常識,增強農機手以及農機維修人員安全意識,提升機手機械維修保養技能水平。目前,開展農機安全警示教育100余人次,發放農機安全宣傳手冊500余份,排查安全隱患27個已全部整改到位。
送“技”到田頭
農機“看病”也能對癥下藥
“老陳,你這個植保機幸虧我們來看下,不然你再啟動就得拉缸,發動機都要報廢了。”近日,在句容市郭莊鎮杰旺專業合作社,前來送“技”上門的句容市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農機專家印秋明一臉嚴肅向合作社負責人陳小勇說道。
原來,這天一大早,印秋明和農機服務團隊的同事們一道給農業大戶送農機的駕駛和維修保養技術。當來到陳小勇家時,有著多年農機維修經驗的他一下子聽出了一臺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機發動機聲響存在異常,隨即便開展了檢查。這一查,給陳小勇的農機挽回了不小的損失。“經過初步檢查,是發動機的水管破裂,導致部分冷卻水進入了油管,從而對發動機的運轉造成了很大影響。要是他再次啟動機器,導致發動機損害,那損失就大了。”
印秋明分析道,應該是最近天氣較冷,發動機里的水沒有放干凈,導致結冰凍裂管道。但最終的結果還得把發動機打開才能看到。“我們下午就準備給這臺植保機治治‘心臟病’。讓它盡快好起來,農戶后面的除草作業還得靠它呢。”
目前,鎮江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正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機大戶,檢查了解農機具維修保養情況,指導機手開展農機維修保養累計已達3000多臺(套)。同時,全市安排8個農機技術巡回服務組為農機合作社進行精細服務,并開展技術培訓。
送“惠”至農戶
農機“生產”確保無憂
“我們在各類高效率、智能化的農業機械上備貨充足,像最新款的農業植保無人機,高地隙輪式植保機都備有現貨,避免春耕作業高峰時,出現‘田等人,人等機’的局面。”春耕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一環,潤揚農機的負責人表示,除了農機供應充足,企業還開通了7x24小時的維修熱線,并且備有4輛維修車隨時下田搶修故障,方便維修師傅們為廣大農民提供便捷、可靠的售后維修服務,不誤農時。
春耕備耕,農機先行。為了確保春耕備耕順利進行,全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緊抓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實行“一站式服務”,不分節假日上班制度,以確保購機戶當天購機當天就能辦理好機具補貼申請以及牌證登記業務,不讓購機戶跑第二趟,全力助推農業春耕生產。
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獸醫師祝威表示,目前,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793萬元已經撥付到全市各地。對購買春耕生產急需的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插秧機、植保機等農業機械實行優先補貼,應補盡補。同時,針對具體種植情況以及對農業機械的需求狀況,農機部門還積極為農戶推薦合適的農機具,為有需要農機服務的農戶聯系相應的農機經銷商,助力春耕備耕。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春耕備耕”農機化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協調有關農機企業、經銷商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合理調劑調配各類農機具,儲備大中型機具150臺(套)、零配件和油料,滿足春耕備耕生產需求。同時,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工商、質檢等部門做好春耕備耕期間農機打假護農工作,凈化農機產品和配件市場,保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