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2022年,延慶區深入落實《北京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聚焦年度目標和長遠需求,不斷夯實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基礎,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媯川徐徐展開。
過去一年,延慶區深入落實“田長制”,啟動8600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穩產保供,糧油作物、蔬菜播種,超預期完成。糧食播種16.59萬畝,蔬菜播種4.57萬畝,蔬菜產量9.58萬噸。2022年,延慶區豬肉產量6197噸、禽蛋產量1.16萬噸、鮮奶產量2.9萬噸,填滿了“米袋子”“菜籃子”。
在永寧鎮西部以孔化營村、前平坊村和吳坊營村等村莊為代表的蔬菜種植區,主要從事育苗生產、綠色高效種植、加工物流配送,逐漸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2022年,孔化營蔬菜基地種植生菜1700畝,包括意大利生菜、羅馬生菜、紫葉生菜等,并實現了豐產。
蔬菜的豐收帶動了永寧鎮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也為當地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子。每到生菜成熟時,都會有當地的農民參與到采摘生菜的工作中,平均一天能掙400元。
蛋雞產業是北京市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首都市民“肉案子”促進“種業之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11月,5萬只蛋雞搬進了位于康莊鎮的北京康莊鑫盛養殖有限公司的自動化雞舍。在這里,傳統的蛋雞養殖模式被徹底顛覆,所有設備構成一個智能化的養殖生產系統,能夠實現自動恒溫、保濕等功能。該基地預計每年可向北京市場供應3500噸安全無抗生素鮮雞蛋,年收益率較以前提升50%,綜合效益提升30%—40%。可帶動周邊村民2000人次實現就業,為延慶區蛋雞產業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與此同時,北京市擁有30余年歷史的優良豬種北京黑豬,首批200頭順利回歸并落戶延慶。延慶區探索打造林果花草蜂藥種業創新孵化基地,在助力首都種業振興方面,作出延慶表達。
2022年,延慶區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并充分發揮農業特色產業首席專家機制作用,重點培育鮮食玉米、蔬菜、食用菌等八大特色產業。
而在大莊科鄉漢家川河南村,小小栗蘑種出了農民致富的新希望。漢家川河北村共種植兩畝栗樹蘑,頭茬產量為1000余公斤,采摘期為10天。第一茬采摘結束后進行養菌,15天左右可繼續采摘第二茬,共可采摘3茬。兩畝的林下栗樹蘑三茬總產量約為2500公斤左右,按當時40元/公斤的價格計算,兩畝的林下栗樹蘑總收入在10萬元左右。
延慶區以農業為本,一直以來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打造休閑農業精品,加快推進6個“共生社區”示范村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特色工坊,推廣文創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創業增收。同時,對標《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不斷深化北京休閑農業精品目的地建設。
2022年8月23日,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推介活動暨石峽關谷開園儀式在延慶區舉辦,康莊園藝風情、四季花海、八達嶺長城文化、大莊科紅色鄉村、張山營冬奧冰雪、舊縣創意農業等六大休閑農業組團精彩亮相,受到了市民的喜愛。
延慶區打造的石峽關谷休閑農業帶,匯集了長城主題民宿、鄉村特色美食、觀光體驗項目等精品資源,將八達嶺鎮外炮村、里炮村、幫水峪村、石峽村4個民俗度假村有機串聯。逐漸形成了“園藝+”“花卉+”業態體系、“長城+”創意業態、“冰雪+”產業業態等,為廣大市民打造了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探索打造“延慶東南山 九溝十八灣”山區生態溝域發展新模式,助推延慶區走出一條農商文旅融合蓬勃發展之路。
2022年,延慶區編制推出《農村建房設計導則》,規范引導提升全域鄉村風貌。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刷新美麗鄉村建設“進度條”,基本完成美麗鄉村建設規劃,130個村克服疫情影響啟動施工,高標準推進,累計完工260個村。依據資源特色打造25個示范村和10個精品村,著力展現鄉村良好風貌,為群眾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的村莊環境。
這一年,香營鄉山底下村搬遷房選房工作全面開啟,26戶村民在一期工程中住進了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兩層聯排回遷房中,開啟全新生活。青山綠水中,屋舍田野間,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一曲蕩氣回腸的鄉村戀歌正在唱響。
今后,延慶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持續以黨建為統領,圍繞“五大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農業穩產保供任務,聚焦農業產業綠色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媯水農耕公用品牌建設和聯盟運行機制,高標準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提高鄉村治理水平,著力推動產業更興旺、鄉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奮力譜寫三農事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