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能織錦,沃野可生金。
一只雪山雞,“孵”出省內畜禽養殖企業上市第一股;一臺拖拉機,“拉”出一個百億農機產業;一粒水稻種,“種”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智慧漁場、無人養殖場、未來農場,水稻綠色生產全程機械化、機器人加工車間、基因編輯技術……自古農耕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常州,近十年來依靠科技創新,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到2021年的71%,科技創新成為常州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科技創新全省領跑
前不久,常州農業領域傳來喜訊,4個涉農項目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是江蘇省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農業科技方面,從稻麥種植到禽類養殖加工,常州均保持全省領跑水平。
“光肥料成本這一項,每畝地就省了60到80塊錢。期待今年的稻米豐收,能夠賣個好價錢。”金壇區種糧大戶戴祥華今年夏管期間采用了最新的水稻測深施肥技術,該技術就源于今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金壇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和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的“稻—麥兩熟豐產高效綠色栽培關鍵技術創建與應用”項目。
稻麥兩熟是我國南方主流種植制度之一,蘇皖是我國稻麥兩熟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區域,稻麥總產占全國的22%,關系國家口糧安全。該項目圍繞稻麥周年生產環節中的肥料運籌、品種搭配、茬口銜接、田間管理等,進行技術攻關與優化,幫助農民通過機械化生產提升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效益。目前,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于金壇的糧食生產。
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雞遺傳資源評價、種質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項目,在雞資源新品種培育(雪山雞)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發現;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參與的“小麥鐮刀菌毒素污染風險形成機制及管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在小麥獨特防病增產、降毒效果方面獲得顯著成果;江蘇立華食品有限公司和省農科院共同參與的“禽肉工業化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及其產業應用”項目成果中的多靶點抗菌保鮮技術,為整個冰鮮銷售鏈爭取到更多時間。此三項涉農項目均獲得了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核心競爭力之所依,內生后勁之所在,轉型升級之所系。目前,常州農業系統累計獲國家和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等獎項約70余項。常州還擁有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58家,涉農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20個。
“常州現象”引人注目
曬種、清種、分裝、編號……5月中旬,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從海南南繁基地帶回的4萬多份育種材料整理入庫。“現在,所有育種材料已經完成試驗田播種,力爭盡快選育出‘高富帥’。”該所副所長朱邦輝告訴記者,所里的科研團隊去年12月奔赴海南,歷經5個月,完成2萬多份材料的育種工作,并成功收回4萬多份材料。
水稻選育極其繁瑣,每個品種都要從成千上萬的組合中挑選。
母本在水稻遺傳育種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將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方法,篩選聚合多個抗性基因和優質基因的材料,再進行稻瘟病菌液接種鑒定,來鑒定稻瘟病抗性。分子標記和接種鑒定雙管齊下,有效提高抗稻瘟病材料命中率。最后,篩選育苗材料的豐產性,確定目標材料。”朱邦輝介紹著水稻育苗工作。
目前,武進水稻研究所的粳米谷優質化水平已達到80%以上,稻米外觀品質優良的品種已達到60%以上。
獨特的種業發展“常州現象”引人注目。
武香粳9號,成為全國第一個進入國家跨越計劃的香粳品種;武運粳21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花臉豬、金壇米豬、溧陽雞,入選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目錄;雪山雞、江南白鵝、花山麻雞,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
近十年來,在現代種業發展上,常州作為江蘇唯一沒有農業大學大院大所(綜合性農業科研院所)的地級市,逐步構建了市場主導、政府支持、人才支撐的育繁、保護、推廣一體的特色種業創新發展體系,是江蘇唯一新品種培育實現農牧漁產業全覆蓋的地級市,為全市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關鍵支撐。
人才賦能農業科技
在大自然中,動物們求偶時常常會分泌生物信息素相互吸引,并因此產生美妙的“愛情”。但害蟲間的相互吸引,只會產生更多的害蟲,讓農民們苦不堪言。
江蘇寧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陳新和他的團隊通過生物技術制作人工信息素,干擾害蟲交配,從源頭降低害蟲數量,為減少農藥污染和殘留問題、恢復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
陳新告訴記者,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是守護農民辛勤勞動果實的良方。
10多年前,陳新辭去杜克大學教授職務,通過“龍城英才計劃”,在常州創立寧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組建包括多名博士在內的科研團隊,開始綠色防蟲害的研究。
對于搞科研是一把好手的博士們而言,“找錢”卻是個不小的困難。陳新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們很快沒有了后顧之憂,“我們創業有技術,但是缺資金。常州給了我們100萬元現金支持。現在,公司3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辦公室也都是常州免費給我們使用的。”
如今,寧錄公司已擁有40多項專利技術,研發出了60多種信息素產品,在江蘇、河南、云南、山東、廣東、安徽等省推廣應用了100多萬畝,并出口到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近十年間,常州出臺各類優惠政策,引進了一批農業高端科研人才,培養了大量本土涉農博士、碩士、本科生,為農業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下一步,常州將立足農業科技發展的現實基礎,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以人才為依托,打造10個左右現代農業重大科技創新中心,推進農業科技人才能力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