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農忙季節,淮南市鳳臺縣充分發揮機械化促進糧食增收減損作用,開展農機減損大比武,確保顆粒歸倉。
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一處麥田里麥浪翻滾,記者在現場看到6臺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往返,所到之處,成片的麥子被“吞”進去,秸稈隨即被粉碎“吐”出來,運糧車在地頭等候。幾個來回,收割機停靠地頭,伸出卸糧筒,噴涌而出的麥粒顆顆飽滿、粒粒金黃。
“根據我們機器的動力,遇到小麥比較稠的時候,應該放慢速度,茬口收得盡量淺一點,如果小麥比較稀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提高一下速度。”淮南市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農機手蘇坤記介紹,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位農民,作為一個機手,在收割作業期間要更加珍惜糧食,降低作業拋灑率,愛護田里的勞動成果。
淮南市鳳臺縣新集鎮農技站站長陳希廠告訴記者,通過隨機取樣,通過計量計算測出一畝地總的損失量,正常情況下如果這個區域能達到500粒的損失量,那這一畝地總的損失量應該在6公斤。
機手收割完畢,專家組迅速進場。他們用一個2米長、0.5米寬的鋼框,隨機卡在剛收割完的地上。把鋼框范圍內掉在地上的麥粒全部揀出來稱重,不放過麥糠里遺漏的任何一顆麥粒。
據了解,“三夏”機收會戰之前,鳳臺縣農業部門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機收培訓,幫助機手提高操作技能。農機技術人員、農機生產銷售企業、維修網點多方聯動,指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群體做好“三夏”機具維修保養,以良好狀態投入生產。
淮南市鳳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瑞龍介紹,這次大比武以“精細高效、提質減損”為主題,提升機手操作技能,減少田間地頭收獲損耗,讓大家提高認識,共同節約糧食,科學減損等于綠色增產,為夯實全年糧食增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