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可養魚、金柚倉庫能致富、自家門口好就業、城鄉面貌展新顏……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在革命老區梅州市采訪了解到,當地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凝心聚力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截至2021年年底,梅州共有23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17個農業品牌入選2021年“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數量居全省第三;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前列,紅土地上的特色農業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
無人機施肥
因地制宜,創新種養殖方式
春日里,位于梅縣區丙村鎮溪聯村的梅州市首個“稻魚共生”示范基地,流水淙淙,禾苗蔥蔥。而這500多畝綠油油的稻田,即將迎來新的客人——“魚苗”。“讓稻田為魚提供庇蔭和浮游動植物等有機食物,魚則可以發揮食蟲、松土、增肥等功能,促進水稻生長。”該基地技術員薛偉民說。在“稻魚共生”的綠色生態系統里,產出了環保又美味的大米,還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就業。“我們會聘請周邊村民過來幫忙,每年大概1500人次。”該基地的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提高農業種養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梅州創新種養殖方式,除了“稻魚共生”,還有“稻鴨共生”“稻蝦共作”“稻薯輪作”“煙稻輪作”等一田雙收的種養殖模式,以及“樹上結果、樹下養雞”的生態循環林下經濟,大大提高了產出效益,串起綠色生態致富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梅州地區全市農業總產值61.59億元,同比增長5.5%,呈現農業穩步增長的趨勢。2021年,梅州7個產業園入選2021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1月,梅州37個生產基地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第九批),是廣東省此次獲認定生產基地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稻魚共生基地稻谷
因勢利導,打造特色農業品牌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金柚直播間……”在梅縣區桃堯鎮的桃之源合作社倉庫,90后客家妹子廖玉蘭正在直播銷售金柚。“直播能讓更多客戶了解咱們梅州的金柚,銷售環節更加簡單、快捷。”廖玉蘭說,這兩年通過網絡直播銷售金柚,不僅銷量增加了近五成,連價格也比批發銷售時翻了一番。近年來,梅州深入基層給新農人進行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等培訓,培育新型的銷售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并通過“金柚開采節”等大型活動持續擦亮金柚品牌,讓“金柚經濟”步入發展高速路。
梅州積極引導種植特色高效經濟作物,進一步做大做強梅州特色農業產業。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等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截至2021年年底,梅州共有23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17個農產品品牌入選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單,成功創建11個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2021年“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名單中,梅州共有217個農業品牌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