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采取入股分紅、入園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我們合作社已帶動咀頭鎮184戶貧困戶精準脫貧,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7000余元,有效推動了民眾產業脫貧和鄉村振興。”太白縣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告訴記者,“高山農業”已成為當地民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陜西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境內而得名。全境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地理位置優越,夏季平均氣溫19℃,有“天然空調城”之美稱。綠色植被覆蓋率95%,空氣清新、水質潔凈、土壤肥沃、無工業污染,是全球同緯度生態環境保護最為完好的地區之一。
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太白憑其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氣候成為全國高山反季節果蔬最佳生產區之一。該縣蔬菜種植核心區平均海拔1543米,早晚溫差大,病蟲害滋生少,是綠色、有機蔬菜的最佳生產地。
蔬菜產業已成為太白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 受訪者供圖蔬菜產業已成為太白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 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太白蔬菜產業發展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余年。全縣80%以上的耕地種植蔬菜,80%以上的農戶從事高山蔬菜種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來源于蔬菜產業。目前,該縣蔬菜品種有32大類390余種,已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名優新特品種并舉,大路菜與精細菜、露天菜與大棚菜互補的生產格局。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之一,我們每年為其供應自己蔬菜產量的60%。已建立了完善的供港特色蔬菜新品種引進、種苗繁育、基地示范、冷鏈加工等一條龍服務產業鏈。”艾科平介紹,經營“太白高山蔬菜”種植、銷售等項目多年,該合作社蔬菜產品不僅銷往全國,部分蔬菜產品還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地。
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也使不少太白人安心“扎根”家鄉。當地村民張愛芳告訴記者:“從前我四處奔波,以打零工為生。如今在合作社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也離家更近,方便照顧家人。不僅收入有所增加,生活也更加踏實、安心。”
張愛芳正在蔬菜大棚進行日常工作。 受訪者供圖張愛芳正在蔬菜大棚進行日常工作。 受訪者供圖
“與傳統農業不同的是,新引進的‘智慧助手’使種植變得更加高效輕松。”張愛芳介紹,近年來,其工作的農業合作社安裝了“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等“助手”,“自動防風、自動卷簾……有了這些自動化功能,部分工作我甚至在家就能完成。”
艾科平表示,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著眼于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其蔬菜基地灌溉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實現遠程操作;大棚管理采用智能自動防風、自動卷簾;大棚、大田種植上安裝蔬菜生長、病蟲害發生視頻監控等設備,建立蔬菜云平臺,著力發展智慧農業(3.270, 0.15, 4.81%)、信息農業。
太白縣官方表示,近年來,全縣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綠色綜合防控、漂浮育苗等技術,建成生物、物理病害防控示范區3萬畝。引進蔬菜移栽機、蔬菜育苗、起壟鋪膜、一體機、蔬菜收獲機、殘膜回收機等12臺套,推進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農機農藝融合發展。
據悉,蔬菜產業是太白縣的優勢主導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十三五”期間,全縣蔬菜面積突破10萬畝,產量突破45萬噸、產值突破4.6億元。同時,該縣引進發展冰葡萄種植1000畝,莓類3500畝,中藥材留床面積4.4萬畝,發展食用菌1800萬袋,養殖中蜂7.1萬箱……總體形成了蔬菜主導、莓果藥菌蜂漁并進、農旅融合的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