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廣東涉農貸款余額超2萬億元,累計超過600家農業企業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業務在各地級以上市和主要農業大縣全覆蓋,基本實現省內主要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全覆蓋、有信貸需求的農戶信用建檔全覆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全覆蓋、基層移動支付應用鄉鎮全覆蓋。
《意見》提出,圍繞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特色農業產業開發產業鏈專屬信貸產品,支持“粵”字號農業品牌做大做強,促進絲苗米、嶺南果蔬、茶葉、南藥和畜禽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加大對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倉儲冷鏈物流、“田頭智慧小站”、養殖池塘等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設施建設管護的中長期信貸支持;突出保障國家交給廣東和廣東具有領先優勢的白羽肉雞、瘦肉型豬、荔枝等國家良種攻關項目,南美白對蝦等重要魚蝦類、優質稻、海水稻、嶺南特色蔬菜、南藥等優勢領域的重點攻關項目和省種業振興攻關項目,加強金融輔導。
《意見》明確,支持涉農經營主體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鼓勵上市公司、私募創投機構等市場主體設立或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基金,通過注資、入股等方式支持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鼓勵銀行、基金公司等各類市場主體積極與各級鄉村振興基金開展合作,盤活村鎮資源要素。穩妥推進“保險+期貨”試點,推動廣東特色農產品成為期貨交易品種,發揮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專業優勢,支持涉農經營主體利用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探索建立涉農信貸、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期權)聯動機制。建立涉農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設立融資白名單制度,集中組織開展融資對接服務,加強分類培育和上市輔導,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政策扶持范圍內的涉農企業開通上市“綠色通道”,培育一批高質量涉農上市公司。完善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東鄉村振興板”,為涉農企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
(原標題《廣東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底逾600家農業企業在“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