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銅峽市賀蘭山東麓的寧夏西鴿酒莊有限公司,3臺大型拖拉機正在葡萄園區來回穿梭,進行中耕作業,在保護葡萄根系的前提下,為明年開春葡萄藤出土做準備。
耕地不用牛,播種不用耬,割麥不用鐮,干活不發愁。隨著農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大型、新型、復合型、綠色環保農業機械成為農機化發展的主旋律。我區農機裝備不斷豐富,朝著覆蓋產業全領域、全過程,生產作業一體化、復式化,機械性能自動化、智能化加速邁進,農機服務領域由耕種收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化作業加快拓展,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
農機化裝備的迅猛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組織化程度高、作業效果好的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青銅峽市益新農機服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公司董事長許濤向記者介紹,公司2018年成立之初,主要以玉米、水稻機械耕整地,以及農作物秸稈打捆機械作業為主,隨著葡萄產業成為青銅峽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益新農機服務公司積極思變,主動探索發展區域特色農林產品生產社會化服務,開展釀酒葡萄關鍵環節農業生產托管方式,不斷推動“紫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我們與青銅峽市葡萄種植主體對接,探索葡萄生產關鍵環節托管服務,通過農機農藝融合,降低主要環節生產成本,加快推進青銅峽市葡萄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投入各類農機具30臺套,葡萄關鍵環節托管服務面積1.35萬畝。”許濤說,起初,葡萄生產機械作業技術尚不完全,許多作業沒有成熟機型,公司不斷分析現有種植模式和關鍵環節,通過反復實地研究和機械性能改進,總結提煉出適應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和機型,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生產托管服務。
4月葡萄出土、6月除草、7月中耕、8月植保、9月10月采摘運輸、11月冬埋……許濤告訴記者,除去采摘,目前葡萄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如今,我們葡萄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85%?!?/p>
青銅峽市邵崗鎮甘城子村的劉興弟種植了15畝葡萄,一家人所有的精力都耗費在了這片園子里。今年,他將葡萄園托管給了益新農機服務公司,從土地中“解放”后的劉興弟外出打工。
“把葡萄園托管給益新公司,是把地交到了會種地、能把地種好的人手里。種地省事兒了,我們就能放開手進城打工,旱澇保收,地還是自己的,不再彎腰種地,自己的腰桿都直了起來?!眲⑴d弟笑著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葡萄園托管費,1畝地出土25元、打藥30元、除草40元—60元、冬埋30元,一年共需要130元—140元,尤其是夏季葉木修剪,機能能減少60%的人工成本,“有效緩解葡萄關鍵環節的用工矛盾,畝均節省3個勞動力,節約人工費用302元,我這15畝地就省了4000多元錢?!?/p>
“最主要是機械化、標準化作業的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釀酒葡萄的品質和產量,增加了葡萄產業效益,使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由小酒莊組成的集群做成了一個大產業。”許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