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打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渠道,推動鄉村振興。圖為同安軍營村。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又有一批農業企業被認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我市新認定的2021年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共16家,此外,監測合格的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共39家。
農業龍頭企業,一頭聯結市場,一頭系著農戶。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強鏈補鏈延鏈工作,一方面持續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增資擴產,發展訂單農業;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落地、投產取得明顯成效,逐漸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以農業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的良好格局。
我市原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和運行監測管理認定辦法制定于2016年。去年,在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的指導和監督下,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啟動該辦法修訂工作,對申報的企業銷售收入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下調,同時增加了對總資產規模的要求,嚴格了認定程序。此次新認定的16家企業為該辦法修訂后首批認定的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增長性強、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帶動能力。
此外,該辦法修訂后,市紀委監委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聚焦龍頭企業發展,督促市農業農村局加強企業調研指導,強化培訓咨詢服務,擴大政策扶持覆蓋面,確保企業扶持政策應享盡享、落地見效。
一家家農業龍頭企業,就像是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把把“金鑰匙”。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多家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試圖探尋它們背后的成長秘笈。
廈門農鑫農產品(6.230, 0.04, 0.65%)有限公司:
加工有智能“神器” 五谷雜糧“零異物”
“農鑫”用比重機區分豆類的優劣。
“農鑫”用色選機篩選紅豆。
在雜糧加工車間,一顆顆紅豆如水瀑般在機臺上滑過,顏色較淺或有其他色差的顆粒在快速流動過程中被精準地“吹”出去……篩選后的紅豆,每一顆都粒徑均勻飽滿、色澤朱紅發亮。
清選機、比重機、色選機、X光機……走進位于集美區西濱路的廈門農鑫農產品有限公司,一臺臺智能“神器”讓人耳目一新??偨浝砹种緰|介紹說,其中的這套色選機從英國進口,價值500多萬元人民幣,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糧食光學篩選設備,能夠精確識別紅豆、綠豆、黑米、燕麥等幾十種豆類雜糧的細微色差,有效剔除異物和不完善粒。
這里有大型的儲糧倉庫,有成套的機臺設備,卻鮮見人來人往。林志東說:“憑借著機械化和智能化,我們生產出的五谷雜糧可以做到‘零異物’?!?/p>
在堅果和水果加工車間,X光機的顯示屏上,可以看到一顆顆去核紅棗正在接受X光機的“審核”。X光機下方有兩個分流出口:一個是順利通過檢測的優質紅棗,一個是未能通過檢測的問題紅棗。
“這臺設備篩選出來的有問題的紅棗,并不是棗壞了,而是棗核沒有去除干凈?!闭f話間,林志東隨手拿起一顆“問題紅棗”掰開,里面果然還有一小截牙簽般細小的棗核沒有去除干凈。
他補充道:“對于去核紅棗,殘留的棗核就是我們要想方設法剔除掉的異物。如果消費者吃了棗核未去除干凈的紅棗,有可能造成刺傷喉嚨或食道,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把關,真正做到‘零異物’?!?/p>
雖然從事的是農產品的初級加工,卻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設備,正是這一臺臺“神器”,進行著高標準的產品質量控制,以及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使得廈門農鑫農產品有限公司從同類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雀巢、銀鷺、安井等大型食品企業的核心原料供應商。
“我們的訂單每年都在增長,今年產值預計可以突破4億元。”林志東欣喜地說。他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集美區籌建總部及技術研發中心,擴大經營規模;未來可以實現農產品收購、儲存、運輸、保鮮、加工一體化,年產值可達5億元。
“評上龍頭企業是動力也是壓力,我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睂τ诖舜伪徽J定為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他表示很受鼓舞,并對行業和企業的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廈門市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
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 種出高品質蔬菜
“綠百合”車間工人統一戴帽子、口罩、鞋套等,嚴格按生產加工流程操作。
▲“綠百合”的蔬菜被塑封。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技術聽過嗎?就在11月中旬,廈門市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百合”)位于同安汀溪褒美的魚菜共生生態種養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啟用。
在這個魚菜共生的系統里,養殖的魚蝦產生的魚糞和雜質經分解后,轉化為蔬菜可吸收的養分,富含養分的尾水循環到水培床供蔬菜生長利用,蔬菜不用施肥就能長得特別好,最后干凈清澈的水回流到魚池。由于水質更健康,魚蝦沒有土腥味,肉質更鮮美。
神奇的魚菜共生系統在廈門并不多見。對“綠百合”而言,這一系統從源頭上實現資源可循環、生產環境可把控,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走進位于海港西路的“綠百合”,11塊電子屏幕實時監控著甘肅、寧夏、三明、廈門等農業基地的種植情況;凈菜加工車間里,蔬菜、肉類、鱸魚等各類食品完成加工后,將走進知名餐飲店、走上市民餐桌;預制菜廚房里,咕咾肉、羊肉煲等“懶人美食”即將上線……
“做食品生鮮行業,就是如履薄冰?!笨偨浝黻悋商寡浴?983年路邊的水果攤做起,到為五星級酒店配送蔬菜,再到目前的現代化食品企業,綠百合業務涵蓋了農產品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等全過程。
為了讓市民吃上更高品質的蔬菜,“綠百合”在臨夏縣租下了近4000畝土地,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日照時間長、無污染的高原夏菜,同時帶動當地上千農戶在“家門口”種菜,提高收入。
除了源頭以外,“綠百合”縮短農產品流通鏈條,既保質又保鮮。為了有效排除風險隱患,保障生鮮產品質量,“綠百合”分類分塊建立了農產品初加工車間、農產品精加工車間、肉制品加工車間、方便食品加工車間、食用油加工車間等標準化車間,最大限度杜絕風險隱患。
對農產品品質的極致要求,在近30年的發展中,寫入到“綠百合”的“基因”里。陳國成說,食品安全事關身體健康,必須得到有效保障。作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我們更要堅持從源頭上把控食品安全,對食品進行全鏈條的追蹤生產,搭建食品安全的閉環追溯體系,為市民的“菜籃子”筑起一道安全的綠色屏障,讓大家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廈門市隆悅食品有限公司:
生豬住智能房吃烤玉米 養殖場“零排放”
“隆悅”的生豬養殖場,通過手機App可操控自動噴霧系統工作,可定時降溫、除臭。
“隆悅”的生豬養殖場,生豬住在六層樓高的宿舍。
說起養豬場,你是不是會想到臭氣熏天、蚊蠅橫飛的場景。不過,走進翔安區新圩鎮烏山村的廈門市隆悅食品有限公司,這里的養豬場顛覆了人們的印象。這里沒有異味,沒有垃圾,所有廢棄物實現“零排放”。
盡管年上市近2萬頭生豬,存欄生豬近萬頭,但步入養殖區,絲毫沒有刺鼻難聞的味道。在這里,生豬住的是六層樓高的宿舍,進出可以坐電梯,每天還有自動噴霧系統凈化環境。拿出手機,企業負責人蔡建交簡單按了幾下,豬舍里的自動噴霧系統開始工作,“可以定時降溫、除臭、凈化空氣,由于添加了除臭劑、益生菌,還可以起到消毒作用?!?/p>
“有了好的生長環境,豬就能夠長得更好一些,肉質會變得更好?!辈探ń粠е浾吖淦鹆损B殖場,“你看地上,這可不是普通的水泥地面,生豬腳踩的是用益生菌、鋸末和輔料混合的‘生物發酵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對生豬的糞尿進行微生物降解,降解率達99%,做到零排放?!?/p>
在這個養豬場里,生豬不僅住得好,吃得也不錯。飼料車間,洋溢著一股香氣,原來這里正在烤玉米,蔡建交說:“平時會烤玉米、烤黃豆,粉碎后加入飼料里,給母豬和剛斷奶的小豬吃。”
46歲的蔡建交是從2001年開始生豬養殖的,一開始并不被人理解。他一心撲到養殖上,短短幾年后,就養了1000多頭生豬。后來,他在新圩市場開了豬肉鋪,成為翔安區首家無公害豬肉直銷攤位,還成立了肉制品公司,成為翔安大學城、火炬產業區、機關食堂、幼兒園的最大供肉商,為居民提供優質的豬肉和肉制品。
為了帶動全村村民共同致富,蔡建交牽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有53名社員,農戶生豬供不應求。蔡建交說:“此次評上龍頭企業,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帶動村民一起發展。我們正在摸索著‘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養殖模式,通過‘1+1’工程,即一家公司帶一群人共同發展,形成產業鏈,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痹谒陌l展計劃中,他還打算利用當地農業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