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連接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的橋梁。近年來,定邊縣通過先服務小農戶,后補貼社會化服務企業的方式,將小農戶和服務主體有機銜接,幫助小農戶從傳統的種植方式向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轉型。
在定邊縣白泥井鎮四大號村村民高利軍的農田里,旋耕機的刀片飛速旋轉,將土地翻整得深淺一致,土塊細碎均勻,隨著旋耕機不斷地推進,一片片土地被翻耕一新,這讓高利軍也早早享受到農業社會化服務所帶來的紅利。他表示:“一天能耕種二百多畝地,省下了人工,種得能早一些,能早熟一些。”這正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顯著紅利。
定邊縣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目標,聚焦馬鈴薯、玉米、蕎麥的生產全過程、各環節,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化服務企業提供專業化、便利化服務,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小農戶廣泛接受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定邊縣白泥井鎮宣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紅飛稱:“有這個社會化服務政策以后,周邊找我們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服務面積越來越廣,又購買一部分新的設備,提升服務能力。”
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從技術指導、農機作業等服務為“切口”,帶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了解,目前定邊縣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總面積約5萬畝,擁有農用機械設備9萬多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
據定邊縣農業農村合作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曹琪介紹:“2025年全縣社會化服務項目采取先服務后補貼的方式進行,財政補助原則上不超過市場服務價格的30%,單季作物畝均各關鍵環節補助總額不超過100元,服務主體通過減收服務作業費用讓利于小農戶,確保小農戶最終受益。” 定邊縣正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在“大農業”發展浪潮中穩步前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