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劍河縣柳川鎮萬安村高低錯落的梯田中,農機手正駕駛著小巧精悍的稻谷收割機,在稻浪間靈活穿梭梯田上。
小型收割機的馬達轟鳴聲響徹山間,一茬茬稻稈被快速轉動的刀片整齊割斷;一串串飽滿的稻穗被飛速轉動的齒輪卷入“腹中”,演繹著一場割稻、脫粒、歸倉的流暢序曲。
“它的優勢就是省時省力,真是幫了大忙了。”萬安村村民向永光對農機的高效省力贊不絕口,他的臉上洋溢著由衷的喜悅,分享道:“我種這6畝地,以前我們8個人要收五六天,現在它一天就收完了。”
村民們簇擁在田埂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是對豐收的期盼,也是對科技改變生活的贊歌。
劍河縣多山地,農田小巧且錯落有致,唯有這些靈活機敏的“鐵牛”,方能在這狹窄的田埂與不規則的地塊間自由馳騁。把科技引入田間地頭,讓農業增產增效的同時,讓農民省時省力,也促成了“新農人”的培養。
四年前,唐政平便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搖身一變成了一名專職農機手。他自籌資金,購置了一臺小型稻谷收割機,為周邊農戶提供貼心的農機服務,既提升稻谷收割效率,又能增加收入。“稻谷我已經收了將近一個月,都是誰家需要就到誰家去,每畝收割費是200多元,這一個月下來能掙五六千塊錢。”唐政平自豪地說。
科技之光,照亮鄉村振興路,農業機械化唱響農業發展“主旋律”。近年來,劍河縣緊跟時代步伐,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全力推動農機具的廣泛使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水平。目前,全縣有各類先進農機具600多臺,全面覆蓋農業生產各環節,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為農業現代化助力的同時,也化作了豐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