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松江的稻田里已是一片“沸騰”景象。記者日前在新浜鎮土是寶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數字化無人農場里看到,種植戶們正熱火朝天地將秧苗搬運上插秧機,借助無人農機完成插秧工作。
上午9點,農機手坐上裝有“智慧大腦”的插秧機,對著屏幕輕點幾下,機器便駛向了農田。隨著機器的運轉,稻田里整齊地劃下一道道翠綠的秧苗。每到轉彎處,無人農機的方向盤會自動打轉,調整到合適的位置。相較于傳統機插秧工作需要兩人配合,無人插秧機只需要一人負責秧盤補給,不需要駕駛員,這也為狹窄的駕駛室騰出了更多空間,整個過程顯得輕盈許多。
隨后,記者在合作社辦公室的數字大屏上看到了正在實時回傳的無人農機工作影像,田間的空氣濕度、溫度、風速、風向等各種參數也清晰可見,數字農業數據驅動系統對田間情況一覽無余。
土是寶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楊陽告訴記者,合作社承擔著全鎮近4000畝的育苗插秧工作,得益于無人農機作業,有效降低了農場運營和調度成本。下一步,合作社將持續聚焦于對科技農業的探索,計劃擴大無人農場面積至2800畝左右,優化無人農機耕、種、管、收等全流程環節,同時對數據系統進行升級改造,讓農業生產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