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贛州市畜牧水產研究所清溪科研基地,幾百頭贛南藏香豬正在山林間撒歡覓食。參加完江西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考評工作會的專家來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盛贊這種林下放養模式。在科技的助力下,贛南藏香豬“跑”出致富路。目前年出欄贛南藏香豬50余萬頭,年總產值32億元以上。
贛南藏香豬是贛南在20世紀80年代從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區引進的,在贛南山區養殖并適應了當地地理氣候,具有繁殖力高、肉質好、抗逆性強、耐粗飼等優勢,是近年來地方豬養殖的熱點品種。
贛南藏香豬是目前發現的生豬品種中較適合林下養殖的品種,可為林下種養有機結合提供良好的品種資源。在目前生豬養殖效益低迷的情況下,林下養殖贛南藏香豬是保持生豬養殖效益及生豬存欄有利模式。
據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江西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營養崗位專家鄒志恒介紹,當地的自然資源、豐富的牧草、甘甜的泉水與清新的空氣環境為林下放養的豬群提供了充足的飼料資源、活動空間,不但能有效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改善肉質、降低養殖風險,而且還能為養殖戶減少資金投入,使土地利用最大化,同時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19年江西省贛州市臍橙種植面積達160多萬畝,油茶林280多萬畝,全省公益林5100萬畝,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能有效助力當地農民進一步增收。
多年來,通過對贛南藏香豬進行選育,建立了贛南藏香豬核心育種群,使種豬群體的平均產仔數達到了10.16頭,平均產活仔數達到了9.32頭,比原來平均產活仔數6.5頭增加了2.82頭,平均產活仔數提高了43.38%。
江西省農技中心科宣處副處長、江西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吳志勇向記者介紹,已制定了贛南藏香豬“兩端圈養、中間放養”的標準化養殖模式,頒布了《贛南藏香豬商品豬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使贛南藏香豬生長到60千克由345日齡縮短至300日齡,屠宰率由63.81%提高到了68.2%。針對藏香豬的生物學特性,研究了發酵臍橙渣、發酵菜粕、發酵甘薯渣等飼料資源的應用技術,可降低飼料成本10%以上,提高了藏香豬養殖經濟效益。建立了兩個贛南藏香豬林下養殖示范基地,為贛南藏香豬產業科學化、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
依托豐富的林地、茶園及果園,贛南藏香豬產業發展迅速,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安遠、尋烏、定南、上猶、寧都、于都等縣市區都有贛南藏香豬養殖企業。以安遠縣大竹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尋烏縣香源農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贛南藏香豬養殖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形成了以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
林下放養生產出來的生豬,肉質細嫩、味甜,是上等的肉制品。安遠大竹湖示范基地年出欄生豬達1.6萬頭,是江西省第一批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養殖場之一,取得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并獲得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證書”,公司通過提供種畜、生產技術、產品回收、信息和培訓等服務,輻射引導當地農戶參與生態養殖,結合地方產業和資源優勢,帶動廣大農戶發展標準化畜牧養殖業,走農業化發展路子,并帶動了一批農戶就業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