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而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與內容。拖拉機作為傳統農機品類之一,是我國農機占比最大、應用最廣的機械設備。當前我國拖拉機技術上整體相比國外落后,國內的生產企業眾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良莠不齊,競爭激烈。在此形勢下,中國國產拖拉機品牌紛紛布局智能拖拉機產品,探索拖拉機產業的發展新路徑。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農業機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廣泛應用新技術的同時,不斷涌現出新結構和新產品。同時,繼完成提高整機可靠性任務后,技術發展的重點在于增加產品的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和智能化程度,努力完善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改善駕駛人員的工作條件,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隨著微電子技術向農業機械的滲透,現代大功率農用拖拉機日益向智能化和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
系列化、大型化
系列化是農業機械發展的重要趨勢。國外農機巨頭逐步實現其產品系列化進程,形成了大型不同規格的產品。與此同時,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明顯縮短。對農業機械的使用者來說,市場流通的不斷加速意味著將能夠在更大范圍內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農機具,一些國外農機廠商將有可能在關稅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增加對我國的農業機械出口的品種與數量;同時,在市場競爭的作用下,我國的拖拉機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機遇。以大功率輪式拖拉機生產為例,目前就有美國的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愛科公司、德國道依茨法爾、德國CLAAS等幾家大公司。這些國家拖拉機制造水平代表當今世界的一流水平。
多用途、多功能復合作業
為了全方位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國外農業機械在朝著系列化、大型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已進人多用途發展階段。一方面,工作機械通用性的提高,可使用戶在不增加投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設備本身的效能,能夠完成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盡可能地用機器作業替代人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
智能化、無人化
近年來,以芬特、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等為代表的拖拉機先進企業,大量應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升級拖拉機。此外,世界領先的拖拉機制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智慧農業和精準農業技術的解決方案,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和GSM技術,實現了精準農業,如凱斯萬國的AFS系統和紐荷蘭的PLM系統、約翰迪爾的AMS 系統、克拉斯的EASY系統及AGCO 的FUSE 系統等。這些系統一般都包括農業導航與顯示技術系統(Guidance and Displays)、農業作業管理術系統(CropManagement)和遠程數據通信管理技術系統(Data Management) 等,實現GPS 精準定位、自動轉向、ISOBUS、遠程監控、土壤和環境監測、病蟲害分析、土壤養分分析、作物情況分析等功能。
縱觀國際拖拉機發展,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各種高新技術,如電子控制系統、自動導航技術等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拖拉機上。尤其是電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使拖拉機的經濟性得到提升,同時也改善了拖拉機的駕駛操縱舒適性和監控性能。
補貼收緊農機市場低迷,智能拖拉機成破局之道
我國拖拉機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調整,產品需求數量趨于穩定,從歷史數據來看,近5年我國各類拖拉機的總產量穩定在60萬臺上下。但從細分市場來看卻各不相同:
中大型拖拉機的產量在逐年上升,隨著土地流轉的進程推進,農民們不再局限于種植自家的田地,而是或依托合作社形成大規模農場化管理,刺激了中大馬力拖拉機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購買力。
小拖拉機的產量持續下降,近年國家和地方收緊了對拖拉機的補貼政策,甚至有些地區將20馬力以下的小拖拉移出補貼清單,加上國四排放的切換,增加了拖拉機的成本和售價。
智能拖拉機成為國產拖拉機產業發展新重點。近幾年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2019年CR3為27%,CR5為37%,CR10為53%;2022年CR3為43%,CR5為53%,CR10為67%。具有明顯的集中趨勢,且有寡頭競爭的意味,行業持續洗牌中。面對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產品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中國一拖、東方紅、雷沃重工、濰柴雷沃等農機領軍企業,也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紛紛推出智能拖拉機產品來迎接國內外智慧農業發展的浪潮。
以中國一拖為例,中國一拖于2016年發布了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今年,中國一拖推出新一代智能拖拉機東方紅智能拖拉機2.0,擁有智能掉頭、自動耕深保持、定速巡航、一鍵提升加翻轉、精準計畝、后視影像監控、維保信息提醒等七大創新功能,三種作業模式。其中,全智能作業模式可田頭自動轉向、機具自動提升和下降,降低操作的復雜程度,提高作業效率。此外,該拖拉機具有安全電子圍欄,有利于保障作業安全。
經過春耕春種、三夏等集中作業期的廣泛驗證,國產智能拖拉機收獲了優秀的客戶口碑,深受廣大農機手的認可。通過聚焦農機裝備補短板和原創技術策源地,有效解決農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卡脖子”難題,保證智能拖拉機裝備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對于推動我國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和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專家表示,在土地流轉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未來一定是規模化農場作業趨勢,必然依靠大型、先進的機器提高作業效率。參考歐美的經驗,以大型拖拉機為載體,前后集成掛裝著犁地、整地、播種、施肥機械設備,實現一體化高效作業,并通過無人技術賦能是未來農業的必然趨勢。發展智慧農業不是單純地用無人設備替代有人設備作業,而更應該考慮如何通過自動駕駛系統系統實現農業生產智慧、高效管理,無人駕駛智能拖拉機的應用只是其中一環,通過將現有農機智能化、無人化改造,這也是中國農業實現數字化并趕超歐美先進國家的關鍵。
無論拖拉機產業如何發展,質優、高效、節能、舒適、環保永遠是市場發展的永恒契合點。拖拉機制造企業通過整合現有技術對拖拉機產品進行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方能立于市場不敗之地,這也是諸如中國一拖等諸多國產拖拉機企業紛紛進軍智能拖拉機領域的原因。相信未來,在智能拖拉機等智能農機產品的助力下,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全面轉型,助力中國農業數字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