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農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支重要人才隊伍?!?023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國家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共培養高素質農民75.39萬人。當前,高素質農民發展總體態勢如何?如何育好用好鄉村人才,匯聚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底氣?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
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持續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全產業鏈培訓,著力提升農民技術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
不斷提升數字素養,強化“新農具”運用能力
“想干好農業,就得抱著不斷學習的心態。”重慶田中秧農業科技股份合作社理事長蔣麗英說,“比如,用無人機直播水稻,地形地勢情況、無人機飛多高、播撒倉口開多大、種子的千粒重,這些都可能影響播種用量,需要耐心探索?!?/p>
“農場有專門的人員分工,選擇品種前要開展市場調查和評估,再由技術人員負責種植落地?!睆V東農墾幸福農場農業服務公司經理陳遠介紹。
逐夢農業藍海,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新農人的專業職業屬性正逐步彰顯。在廣袤鄉村,高素質農民已成為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82.9億元,支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培育高素質農民近800萬人次。2022年,高素質農民中獲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分別比2021年提高了6.64個百分點、3.46個百分點,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力量加入,推動隊伍結構持續改善。
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下的“新農具”層見疊出。在湖北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是當地有名的“糧王”。如今,她所在的合作社建設了智慧農場。“通過引進數字化農機管理中心、地面物聯網、可視化云平臺、北斗自動導航和無人駕駛系統等設備,傳統農業加快向數字農業轉型,下一步還要開展大米精深加工。”畢利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