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沛縣張寨鎮,陽光灑在廣袤的田野上,村民們紛紛來到高標準農田里,查看小麥的長勢。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細碎而分散的田地已經變為了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田地里的灌溉渠道縱橫交錯,如同血管一般為小麥輸送用水。田間的太陽能殺蟲燈和誘蟲板等設備一應俱全,為小麥的生長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如今,在“小田并大田”政策的推動下,田地得到了整合,小麥的產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除了小麥的長勢,村民們還關注著田地里的土壤情況。在張寨鎮的高標準農田里,土壤經過改良和培肥,已經變得肥沃而疏松。這為小麥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讓村民們對未來的農業生產充滿了信心。
張寨鎮以公共空間整治為突破口,把零散土地整合集中起來,讓村民們把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綠色化種植,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益,還讓村民們實實在在地分享到了改革帶來的紅利。張寨鎮還成立了集體農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連片經營,蹚出了一條集體增收的新路。公共空間的收益也用于建設公益事業,比如新建了公廁、游園廣場和景觀設施等等,還打造了“微菜園”,既美化了環境,也方便了村民。
“這可真是好啊!以前村里都是小塊的地,耕種收割都費勁。現在好了,地都連成片了,用機器干活省勁多了。而且我還聽說村里準備把一些地塊托管給專業化農業生產服務公司呢,這樣又能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村民們紛紛表示,“小田并大田”政策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