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慶豐收,萬戶農家感黨恩。
9月23日晚,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第一次走出演播廳,走向豐收的田野。晚會以潮汕地區豐收為中心,利用5G技術手段,串聯起全國各地的豐收景象。呈現出一幅全國共慶五谷豐登、共享歡樂喜悅的節日畫卷。
秋風至,稻谷香。豐收的田野,谷糧滿倉,億萬農民幸福洋溢在廣袤的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喜悅。放眼全國各地,盡展最美“豐收圖”——東北主產區水稻、玉米已進入蠟熟期;黃淮海夏玉米進入乳熟至蠟熟期;南方中稻陸續成熟,晚稻正孕穗抽穗;西南主產區收獲過半。億萬農民和廣大“三農”工作者挑穩農業“金扁擔”,描摹出鄉村振興多彩豐收畫卷。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中國豐收畫卷越來越壯美。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飯碗工程始終是“國之大者”,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關系民生福祉。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農村。讓鄉親們過上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今年夏糧“十八連豐”,全年糧食正在奮力沖刺第十八個豐收年。豐收畫面徐徐鋪展,為我國夯實前進“壓艙石”,打牢發展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廣大常年扎根基層、揮汗在田壟間的“三農”工作者功不可沒,億萬農民付出了艱辛努力,向你們道一聲:“節日好”。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慶祝節日,不僅要有喜慶的氛圍,更要把億萬農民的辛苦努力和汗水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才是各地的“必答題”。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同步推進糧食增產與農民“錢袋子”鼓起來,從穩定采購價格到保障銷路暢通,再到做好糧食運輸及儲備等,每一環節都應壓實責任,讓田地里豐收的喜悅持續向市場延伸,充盈基層千家萬戶、億萬農民,不斷點燃新一輪基層奮斗“三農”工作的熱血熱情。
增產增收,不僅要看當下,更應觀長遠,在制度惠農、資金利農、科技賦農等方面持續用功用力,讓農民以最好的土地、最先進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今年是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第一年,要壓緊靠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守牢耕地紅線,打造高標準“良田”,持續挖掘糧食面積潛力,為糧食增產增收提升更充足的基礎保障。與此同時,還應讓更多的科技“下田”,讓科研紅利廣泛加持“三農”。充滿自信的是,時下各地,農業生產方式正在悄然改變,昔日“鎬鋤鐮犁”逐漸退場,不同形態的智能化“金戈鐵馬”不斷上場,從農民足不出戶在家遙控種田,到智能水肥藥一體化灌溉,再到現代農機高效率收割……農業生產越來越有“科技范”,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中華大地蔚然成風。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節日,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放眼巍巍中華,豐收的卷軸精彩鋪展,越挑越穩的農業現代化“金扁擔”,不僅挑來了幸福生活,扮靚了鄉村振興精彩畫卷,也挑起了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自信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