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有效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江西省貴溪市彭灣鄉打造了為農綜合服務中心,探索建立了“一套組織平臺+三個托管經紀”的“1+3”服務模式,為盤活利用閑置資源、提升農業機械化應用、推動糧食生產穩定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政企合作,打造“八位一體”服務平臺
彭灣鄉與貴溪市農投公司聯合組建為農服務中心,由貴溪市農投公司負責投資運行,鄉政府協調農事服務各環節,打造集“耕、種、管、收、烘干、加工、存儲、銷售”等“八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小農戶提供種子銷售、集中育秧、農資供應、生產托管、烘干倉儲、糧食銷售等全方位農業社會化服務,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當前,服務中心輻射半徑10km以上,年銷售收入達到1500萬元。
為有效解決田地拋荒、畝產低效的問題,為農服務中心開展了田地托管工作。一方面,整合閑置低效田地。彭灣鄉按照“基本農田不拋荒,確保不出現‘非糧化’‘非農化’”的原則,全面摸排各村組中中低產田6000畝,采用“農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國有公司”合作模式,由農戶將農田集中流轉到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將水田交由貴溪市農投公司進行管理運營,因地制宜發展腳板薯、香芋種植加工產業,實施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77萬元。另一方面,優化田地管理模式。為農綜合服務中心以農機服務、農資服務為核心,通過自主經營或與村集體、種糧大戶合作的模式,參與到農業生產各環節中。為有效解決田間管理問題,共同成立“議事機構”,結合“田長制”的開展,聘請當地種糧能手負責日常種植管理,聘請“放水員”負責稻田放水管理,全面開展系統化的土地托管服務。
農機托管,促進農事服務機械化發展
為提高農業效率,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為農服務中心采用“內部采購、外部整合、強化培訓”等手段開展農機托管工作。一是內部采購,為農服務中心以全程機械化為目標,以具備育秧、耕整地、機種(機拋、機插、機播)、機收等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為抓手,投資36萬元購置6臺翻耕機,投資9萬多元購置秧盤播種機、催芽機、土壤整理機,訂購10臺拋秧機、5臺收割機,為糧食等農業生產提供統一集中育秧、統一機耕機種、統一機收機防、統一水肥管理等全產業鏈服務,實現全程機械化流程生產。二是外部整合,為農服務中心整合部分小農機戶的農機裝備,激活閑置機具加入到為農綜合服務中心,由中心統一調配,提高機械使用效率,減少農民機械投資成本。三是強化培訓,為農服務中心集中統一培養農機操作員,既能滿足自身生產需求,還能夠滿足農戶靈活多樣化的需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僅耕田一項就比市場價降低30元每畝。
勞務托管,促進農事服務標準化發展
為提高農村勞動力有效就業水平,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為農服務中心建立了“臺賬清晰、調配科學、管理規范”的勞務托管機制。一是臺賬清晰。為農服務中心建立了全鄉勞動力分布臺賬,重點對流轉田地農民就業情況進行監測,及時掌握就業動態,將有意向加入為農服務中心的農民登記造冊,便于后續培訓和使用。二是調配科學。為農服務中心根據耕種作物特征,制定了科學用工計劃,根據需用工地點、務工強度、技術等特點,科學安排培訓用工。三是管理規范。為農服務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勞務管理機制,定期組織農業知識培訓、農機技術培訓,提升當地農戶的專業化程度。目前登記在冊的為農服務中心勞務人員有500余人,2022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