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一臺臺大型農機穿梭在田間,金黃的玉米一車車被運往烘干塔。今年,黑龍江省鶴崗市興安區借助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的示范和推廣,努力實現提升糧食品質和糧食產量的目標。
引進新技術,助力農作物產量提升。為提高糧食產能,興安區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全區40%耕地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通過秸稈翻埋、適時輪作、增施有機肥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肥力。推廣采用大壟密植技術、玉米“品”字形擺放種植、水肥一體化新技術等。在田間管理中,興安區積極協調域內中海油華鶴煤化工有限公司,通過廠地共建為當地農民測土配方生產專用肥料。同時,開展技術指導,培育農民技術人才,培訓農民260余人次,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大大提高了種植戶的收益。
大力引進新品種,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興安區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和積溫改變的形勢,大量選育適宜當地的糧食作物品種。引進了多個玉米和大豆優良品種,并通過做好良種展示示范工作,大力推廣優新品種,將玉米和大豆良種與種植良法配套、農機與農藝結合,讓優新品種的優良性狀充分表現,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大型農機的廣泛應用,使得興安區的春種和秋收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興安區裝備了配有北斗終端的大馬力拖拉機、安裝深松測試儀的耕整地機械、大型植保無人機、大型聯合收割機近100臺。基于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玉米播種機直線定位,精度可達2.5厘米,誤差在正負3%以內,播種機安裝了衛星接收天線、車載導航終端、行車控制器、液壓閥等裝置。這些裝置的加持提升了農業作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也減少了農作物收割播種的損耗。在農作物生長期,廣泛推廣無人機植保作業,提升了作業效率。秋收全部實現機械化收割,全區大型機械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