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面貌顯著改善,脫貧地區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這是今天的傳統農業,稻田里養鴨子、養螃蟹,綠色、有機的標簽讓水稻價格漲了好幾倍。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5.990, 0.01, 0.17%)數量累計達5.62萬個。
這是今天的特色產業,煙臺蘋果、永順獼猴桃,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區域公共品牌價值日漸凸顯,產業集聚效應更加突出。今年以來,全國建設了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和298個農業產業強鎮。
這是今天的鄉村業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業+康養”“農業+文化”“農業+體驗”,如今的鄉村產業已經跳出第一產業,衍生出一大批二三產業,“農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中央和地方圍繞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力,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鄉村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農業全產業鏈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全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9萬家,培育了7000多個由龍頭企業牽頭、新型經營主體跟進、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貫通產加銷。上半年,克服疫情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沖擊,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600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8%。
鄉村休閑旅游業穩步提升,融合農文旅。盡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步伐有所放緩,但全年營業收入仍超過600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以上。今年上半年,鄉村休閑旅游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