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代表新疆參加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農機修理工項目比賽的學生組選手曹智勇在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空氣濾芯檢查訓練。 記者 湯永攝
記者 趙西婭
手腕翻飛間,皮帶輪逐漸松弛,快速抽出,再將十幾根皮帶依次繞過大小不一的皮帶輪,纏繞、安裝、收緊……皮帶輪重新運轉起來。
“4分鐘!”聽到訓練成績,20歲的曹智勇舒了口氣。
“如果皮帶輪壞了無法傳送動力,只能停止收割谷物。”抹了把頭上的汗,曹智勇拍了拍身邊的谷物收割機,“每一次訓練像出‘急診’,看到農機恢復運轉時最開心。”
曹智勇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分院大三學生,此次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他將代表新疆競技農機修理工項目學生組比賽。今年7月,曹智勇開始集訓,而他的訓練場地是田間地頭。在教練唐成的指導下,這位年輕的“農機醫生”送診上門,先后有20多臺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具經他的手“恢復健康”。
兩個月的基層實踐鍛煉,為比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增強了曹智勇學農愛農、奉獻農業的意識。“能用一技之長幫助農民朋友,我感覺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意義。”一次,一位農戶的收割機出了故障,又趕上小麥夏收季,非常著急,曹智勇連夜搶修,最終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曹智勇成長于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搗鼓各種農機具零部件,高考填志愿,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入學以來,曹智勇掌握了農業機械裝備零部件與整機的構造、設計、加工等知識和技能。去年,他還跟隨校企合作企業,去北京一家企業的大型農機生產一線參觀學習。
“生產線上每一個零部件都會經過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干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工匠精神。”曹智勇感慨。
最近一周的集訓,每天陪伴曹智勇最久的“朋友”就是兩臺拖拉機和收割機。8小時的訓練,零部件拆了裝、裝了拆,反復對電路、液壓系統、油管等故障進行排查、修復。“1小時內需完成8到10個故障的排查和維修,不僅考驗技能更挑戰心理素質。”曹智勇表示,他將全力以赴,賽出水平,借助國賽平臺展示新疆青年學子技能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