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重點農產品實施全程追溯管理,是國內外的普遍做法。為解決改善豇豆等重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自2021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在廣西、海南兩省區連續開展豇豆全程追溯技術評估試驗,通過改進捆扎帶與追溯標簽材料,優化業務流程等,使豇豆追溯全程技術變得簡便易行。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驗表明,豇豆全程追溯技術模式已基本成熟,通過嘗試集成應用追溯技術實現海南豇豆全程追溯管理,將源頭生產主體及相關環節主體責任關聯起來,從而實現產地生產、產品批次和銷售流向等追溯信息的順利采集和上傳,對于解決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那么,海南豇豆全程追溯技術具體如何開展?相關追溯技術將如何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記者試圖通過總結以全程追溯管理解決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的實際成果,尋求解決相關問題的現實答案。
豇豆質量安全問題治理難在哪?
海南省是我國冬春季豇豆傳統主產區,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底,都在大量上市。據資料統計,海南全省現有豇豆種植戶2.79萬個,商品化種植規模7.34萬畝,總產量約16.5萬噸左右。長期以來,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備受各方關注,尤其是每年第一季度,合格率相對較低。
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實施了不少嚴厲措施,如實行農藥批發經營許可制度,帶證出島、批批檢測,大力推廣新農藥新技術,加強農業執法等,但問題產品仍時有檢出。
客觀上看,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有其地域特殊性。首先,與其他地區一樣,海南豇豆源頭生產主體存在小散多現象,標準化生產與統防統治難以開展。統計表明,0-1畝的主體占25.1%,1-3畝的占54.6%,3-5畝的占11.4%,5畝以上的占8.8%。
其次,海南豇豆病蟲害無冬季休眠期,蟲口基數大、繁殖快、抗藥性強,加上豇豆無限開花、花果同期、采摘間隔期短的特點,使得薊馬等主要病蟲害防治特別困難,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部分豇豆生產者在無藥可用、有藥不會用的情況下,會出現濫用、亂用農藥的現象,導致豇豆容易出現殘留超標問題。
此外,海南豇豆總體上屬于大宗低值農產品,帶“標”上市動力明顯不足。雖然在春節前后價格較高,但其他時期價格相對正常。當地豇豆雖有捆扎但還沒有帶標簽上市的習慣,外地收購商對此也并不在意。
基于此,從實際出發,集成應用追溯技術將海南豇豆與源頭生產主體及相關環節主體責任關聯起來,形成源頭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督促各環節主體落實質量安全責任,這是有效解決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措施。
“空碼”扎帶創新解決信息采集難
澄邁縣是海南豇豆主產區。試驗將澄邁縣永發鎮侍郎村的36個豇豆種植戶及其種植基地全部納入試驗范圍。通過現場核定各戶種植規模、預計產量及需要的可追溯扎帶數量,并會同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爭取田頭采購商、收購站、批發商參與試驗。
為保證試驗質量,試驗選定具有區塊鏈技術、“空碼制作”技術、追溯標簽設計技術、防偽標簽制作技術、標簽信息編輯技術的“真信網”作為試驗平臺。試驗采用了QR碼與“信安碼”融合使用的編碼方法,探索政府監管同步保護商業秘密的新技術。
為符合海南豇豆捆扎實際,試驗借鑒了各地經驗,結合當地習慣,采用普通橡皮筋加追溯標簽的方式,制作可追溯豇豆扎帶。該追溯標簽防水、耐磨,橡皮筋承重力強,每根長14cm,可以捆扎1.5斤豇豆兩圈。
當記者拿出手機掃描可追溯扎帶時,扎帶顯示為“空碼”。北京真信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陶鑫解釋,可追溯扎帶是平臺通過“空碼制作”技術,預先生成大批“空碼”信息(基礎主體信息為“國家追溯+海南澄邁+豇豆”),再將“空碼”信息傳遞給第三方追溯標簽專業廠家制作可追溯扎帶。為防止混亂使用,可追溯扎帶按50個一束,20束一包的辦法進行包裝,每包共1000個扎帶。每包外面再貼上追溯包碼,內含各扎帶追溯序列號。同時,扎帶長度、規格和質量完全與當地農民日常使用的橡皮扎帶相同,扎帶上可追溯標簽按設計規格進行統一印制,印有“國家追溯 海南澄邁”字樣和電子追溯碼等。
換句話說,此時可追溯扎帶處于待激活狀態。在每次豇豆采摘上市前,須先經過鄉鎮農技中心檢測合格后,鄉村網格化監管員、協管員才能向農戶發放可追溯扎帶并在APP上登記。之后用APP掃描扎帶包裝上的追溯包碼,該包扎帶就被激活,并與某個農戶緊密關聯。記者注意到,此時平臺顯示:該農戶擁有某段追溯碼的扎帶。
扎帶發放數量則是根據農戶實際種植規模,按每畝3000個扎帶,折合每畝4500斤的規模發放。實踐中,每當農戶采摘豇豆時,按正常習慣使用扎帶,每1.5斤一捆,每捆豇豆就自動附上了可追溯標簽。之后農戶銷售給永發鎮豇豆收購商,由此,該批可追溯豇豆即進入流通銷售環節。
記者注意到,采購商在田頭收購或鎮上收購時,利用平臺APP隨機掃描豇豆扎帶上追溯標簽二維碼,即可獲得農戶主體信息,然后輸入采購數量或重量,即可完成本次追溯信息采集與上傳,生成采購單。
來到運輸環節,運輸戶運輸豇豆時,需要先掃碼查驗該批豇豆承諾達標合格證信息或者檢測結果。沒有使用可追溯扎帶的,需要再次送樣品到鄉鎮農技中心檢測,檢測合格后再次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運輸戶應用APP手動記錄運輸數量和目的地,最后生成完整的運輸發貨單。
試驗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戶使用扎帶實行自我管理、自我負責,通過大力宣傳扎帶標簽,使得扎帶與農戶責任建立了關聯關系,轉讓或冒用他人扎帶將承擔法律責任。同時,有條件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可以先采摘,然后在包裝車間進行分級、稱重后再進行捆扎。
為了加強扎帶的管理與使用,網格化監管員、協管員定期開展現場檢查。掃碼發現扎帶主體信息不符的,即判定為扎帶假冒或轉讓行為。監管員或協管員有權取回該農戶所有免費發放的扎帶,并在平臺上注銷其試驗資格。
追溯技術能否大面積推廣?
經過數月的跟蹤試驗后,根據永發鎮收購商反饋的信息,相關組織部門、承辦部門對跨區銷售到浙江寧波、江蘇南京和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車輛組織開展了4次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試驗已達到預期效果。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馮玉潔介紹,截至2023年5月底,海南豇豆全程追溯技術評估試驗各項任務基本完成。“追溯材料完全符合當地農戶使用習慣,規格大小合適,橡皮筋加上追溯標簽沒有影響到農戶正常使用。標簽在田頭浸水、長途擠壓情況下,到異地批發市場時依然圖像清晰,沒有發生破損或字跡不清等問題,掃碼能夠快速讀取產地源頭信息。”
其次,“一捆一扎、一扎一碼”追溯模式,適合豇豆等需要捆扎上市的農產品追溯需要。“試驗中,該扎帶及追溯標簽捆扎結實、安全牢靠,全程沒有發現標簽脫落或扎帶斷裂現象,可以全面推廣應用。”加上“空碼生成”與“空碼制作”技術已經成熟,試驗專家組認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大規模委托生產制作,將本地豇豆生產主體全部納入追溯管理范圍。
此外,試驗過程中基層監管員、協管員經過培訓,可以熟練操作APP,每次“免費發放”扎帶時,僅需掃碼扎帶包碼,即可“空碼激活”該包扎帶,使農戶與扎帶建立緊密關聯。待扎帶上的“空碼信息”加上農戶主體信息,就形成了完整的源頭生產主體信息。“這種信息采集方式符合我國農村工作實際,操作簡便,稍加培訓基層監管員、協管員即能掌握。”馮玉潔解釋。另一方面,“空碼制作、免費發放、空碼激活”技術,解決了源頭生產主體信息化水平低,追溯信息采集難、上傳難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農戶參與意愿。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宣傳解讀,不少批發商對經營可追溯豇豆能夠減免法律責任很感興趣,由于可追溯扎帶僅幾分錢的成本很低,表示愿意承擔扎帶的制作成本。
實際上,現階段針對大宗低值農產品實施追溯,只要能精確追溯到每扎豇豆的源頭主體,就達到了源頭追溯的初級目標。產品通過產地“一扎一碼”捆扎,交易時“掃碼讀取主體+手工記錄采購數量”的方式,適合大宗低值農產品實施追溯的技術要求,也符合投入與產出應當匹配的市場原則。如果涉及針對品牌、特色等高價值農產品,每次交易時,生產、收購、運輸等環節主體需要件件掃碼讀取產品追溯信息,從而實現精準追溯。
相關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
盡管試驗取得不俗成果,但試驗過程仍然面臨不少阻礙,追溯案例如需大面積推廣,一系列實際困難仍需進一步研究和克服。
例如,全程追溯技術試驗啟動較為困難,原因是各方主體有思想顧慮,雖然在努力簡化各方主體在信息采集與傳遞方面的義務,但實踐中收購商、運輸戶仍然參與不多,積極性不高,對法律義務認識不深。其次是資金因素,推動農戶實施追溯需要政府提供必要補助,如按海南7.34萬畝豇豆,每畝4500斤,每扎1.5斤,扎帶每個0.05元計,地方財政需要投入1100多萬元。
因此,馮玉潔認為,從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要求來看,大規模推動豇豆實施全程追溯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加大推廣應用。
首先應當加強政策支持。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相關生產主體和收購單位或者個人的法律義務宣傳,切實解決基層干部、群眾、收購商、運輸戶、批發商、零售商擔心愁怕的事情。要出臺相應支持政策,如收購商產地備案制度、免費發放可追溯扎帶、適當補貼基層干部等,以調動基層干部、群眾和產地收購商的積極性。
對豇豆等重點農產品實施全程追溯管理,國家與省級農產品追溯平臺必須加快完善相關功能,建立信息及時共享、管理上下聯動的追溯“一張網”。省級農產品追溯平臺應當發揮基礎保障作用,為重點農產品生產、收購、批發、運輸等環節主體實施追溯管理提供公益性服務。
由于豇豆可追溯扎帶包含承諾達標合格證規定的各項信息,有些還包含質量安全檢測信息,應當作為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的標識,以及市場準入時免予重復檢測的標識。批發市場應當適應數字化管理的需要,加快建立市場信息化管理系統,掃碼讀取入場車輛及其產品攜帶的追溯碼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切實解決小農戶、小企業源頭追溯信息采集難、上傳難問題,是大規模推動豇豆實施信息化全程追溯管理的關鍵。根據中央“廣泛開展面向小農的社會化服務”要求,建議各地應當將制作、發放可追溯扎帶的成本納入現代農業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菜籃子”建設資金中,統籌安排支持。銷地城市也應當給予配合,通過“菜籃子”基金等渠道,支持批發商優先采購已經實現全程追溯的豇豆。
參與專家認為,推進農產品信息化全程追溯最大的困難在農村和產地源頭,有條件的地方應當加強對豇豆源頭產地追溯信息采集、更新、核對工作的支持,對積極參與服務工作的基層網格化監管員、協管員要比照相關工作給予補助。也可以直接委托第三方,為小農戶、小企業實施追溯管理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