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生產
近日,在荔浦市修仁鎮四育村塘尾屯,水稻豐收季節,連片的農田、田間道路與硬化溝渠縱橫交織,水稻收割機穿梭于田間地頭。當地以“激活農村土地、提高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引導農戶通過轉包、租賃、互換等形式流轉土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前都是傳統方法種植水稻,用牛犁、鋤頭挖,既費時又費力。現在實行機械化作業,一臺收割機15分鐘就能收割完2畝地,這200多畝土地大概2天能收割完畢,節省了人力,還加快了收割速度。”柳州市欣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水稻收割機工作員黃邦成說,收割機方便移動,這里的工期結束后,他們又可以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繼續收割。
增收的不僅僅是農機服務合作社的工作員,還有塘尾屯的村民。過去,塘尾屯農田大多是小塊、分散,耕種成本高,開展機械化作業難。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還把村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水稻種植勞動中解放出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我們家有5畝多田,買耕種設備也不現實,如果不種就只能丟荒,現在把土地租給合作社,這樣就不浪費土地,可以收取租金,還可以安心出去打工。”村民何石鳳說。
荔浦市土地流轉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盤活了土地資源,將資源變資產,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讓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