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2023年農機化技術推廣“田間日”暨農機事務中心主要負責人培訓會在韶山市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副站長徐振興,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龔昕,省農機事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新登,湘潭市、韶山市相關領導參加了本次“田間日”活動。
依托“田間日”活動 促進智能農機普及推廣
隨著全球農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機化成為現代農業的關鍵推動力。湖南省作為中國重要的農業大省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廣農機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機化技術推廣“田間日”就成為推動農機化產學研推交流合作,促進農機技術人員、新型農民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充分發揮機械化增產減損的作用,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田間日”活動主題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通過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培訓、演示、宣傳,搭建農機化產學研推交流平臺,提升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效果,推廣大馬力、高性能、智能化農機裝備在田間地頭的應用,輻射帶動更多農戶發展使用智能農機。
數字智能農業裝備競相登場 智能農機成亮點
活動中,與會人員先后觀看墾區自有大型農業機械靜態、動態展示,了解智能拖拉機、插秧機、旋耕機、收割機、施肥機、植保無人機、秸稈撿拾打捆機等農機具的性能和優勢、切身感受新型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高效性、先進性和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導作用。會上展示的中國自主研發的農業無人機、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智能插秧機等產品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自動駕駛系統,短短30分鐘就能將一臺傳統拖拉機改造為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拖拉機,改造后的拖拉機將代替駕駛員進行直線行駛,應用于起壟、旋耕、播種、打藥、鋪膜等多種作業場景時保證作業精度,行距統一、植株均勻,提高作物通風透光性,減少作物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降低駕駛員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20%,提高土地利用率1%,直線精度誤差小于2.5cm,大幅度提高作業一致性,將帶來更高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
開幕式當天,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組織開展了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演示、性能測評和技術研討交流。活動現場還展示了湖南近三年的創新研發機具,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展示了智能插秧機,它能夠代替駕駛員完成速度控制、方向控制、秧臺控制等工作,相較于傳統插秧機,智能插秧機節約成本,減少人工開支,減少一個作業人員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按一個作業季15天,駕駛員工資400元每天計算,一個作業季可節省6000元。智能路徑控制使得行距有序,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好,減少病蟲害發生,有利于田間管理,有助于增產增收。
現場還組織了湖南省內外智能智慧農機裝備靜態展示,田間地頭聚集了來自省內外20余家企業的57臺套各式先進機具。
近年來,湖南省一直致力于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6.2%。在眾多農業科技企業的助力下,全省農機化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快車道”;其中,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農機產品,助力農業生產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無人化作業,實現精準農業生產模式,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艾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