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收麥的好時機。我市認真落實省、市“三夏”工作專題視頻調度會部署,采取多種措施,組織農機搶收小麥,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夏收工作攻堅戰,千方百計保障群眾收益,確保顆粒歸倉。昨日,記者兵分多路,奔赴我市小麥主產地,蹲守田間地頭,記錄下一個個熱火朝天的收麥場景。
盡力為農機收割提供便利
刁家鄉作為中牟縣最南端的鄉鎮之一,屬沙土土質,全縣麥子成熟也由“南鄉”到“北鄉”過渡。
5月31日一大早,刁家鄉韓家村南麥田里已是機器轟鳴,21臺聯合收割機正在收麥,開啟了中牟夏糧收割“第一鐮”。
一顆顆麥粒盡數歸倉
韓家村支部書記韓國軍告訴記者:“村里今年種植小麥2600余畝,村‘兩委’按照鄉里安排,積極協調收割機,做足物資保障,晝夜搶收小麥,確保顆粒歸倉。”
據了解,今年刁家鄉小麥播種面積達3.1萬畝,是中牟縣小麥主產區。為搶奪農時,鄉黨委、政府將夏糧搶收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積極聯系協調衡水、邢臺、封丘等地聯合收割機80余臺。
麥收忙,聯合收割機大顯威風 記者 盧文軍 攝
據介紹,全鄉160名包村領導干部、包村站所全員下沉至28個行政村,配合村組干部做足服務保障,將午飯和礦泉水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機手手中,最大限度為農機手和群眾提供便利。同時利用微信群和對講機隨時調度麥收推進情況,確保農機及時到位,讓群眾少等待,全力以赴做好小麥搶收工作。
“我們依托農機公司組建了2個流動維修服務隊,設立了4個維修點,備足備好田間作業常用工具、零配件、易損零配件及油料等,一個電話求助,第一時間趕到,免費機修。”中牟縣農委主任白鋼林說。
據悉,中牟縣小麥種植面積達21.53萬畝,若天氣晴好,全部收割完畢需要10天。
搶抓時機確保能收盡收
昨日,在滎陽市劉河鎮窩張村,收割機開進麥田收割成熟小麥。“感謝鎮政府和村委對俺的幫助,這幾天壓在俺心口的這塊大石頭終于放下了。”窩張村村民張建國收拾著從收割機上卸下來的小麥高興地說。
“麥收以來,我們提前聯系農機,確保有機可收;并克服地塊濕、小的不利條件,搶抓時機,從嶺和坡上開始,確保能收盡收;抓好統籌和服務,每日不間斷進行動態巡邏,科學調配農機,同時為農機手搞好服務,確保機不離鎮;并結合‘五星’支部創建,組織動員各村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缺勞動力戶提供支援服務,確保顆粒歸倉,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劉河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副鎮長張海霞說道。
滎陽市農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曉瑞告訴記者,今年滎陽全市小麥播種面積28.1萬畝,5月30 日小麥收割正式啟動,截至5月31日下午,已收割小麥1.117萬畝。麥收以來,滎陽市多措并舉、采取多種措施搶收小麥。連日來,緊急從駐馬店、南陽、新鄉、焦作等地協調調配收割機100臺左右,其中,履帶式收割機20臺,正陸續抵達,完全能滿足滎陽小麥收割需求。各鄉鎮辦也充分發揮轄區內農機合作社的力量和與外來收割機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組織好機收準備。
大面積啟動“三夏”小麥機收
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往返,農民們在緊張地篩揀裝車。5月31日上午,登封市大金店鎮雷村一處麥田里,伴隨著機聲隆隆,一片忙碌景象——登封市“三夏”小麥搶收工作拉開序幕。
“莊稼有收成不容易,我和俺兄弟就商量著趕緊把自家這10畝地收了,咱就放心了。”村民王占松邊忙碌邊告訴記者。為了幫助王占松家,鎮政府緊急聯系農機合作社,調撥收割機來幫忙。眼下,登封市各級農業部門及各鄉鎮街道正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搶抓晴時,加快機收作業進度,全力進行“三夏”搶收,力爭小麥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今年登封市小麥種植面積37.5萬畝,按照小麥的成熟時間,麥收工作即日起自東向西開始,預計6月15日前后麥收結束。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農機部門早部署、早安排,提前聯系調配跨區作業機械參與全市機收,并在幾個主要高速下站口設立服務站,免費為外來農機手提供后勤、信息、安全等服務。
“為了應對今年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我們成立了工作專班,協調‘三夏’機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成立了7個應急搶收服務隊,千方百計保障夏收工作順利完成。”登封市農機服務中心主任陳君峰說。
據統計,目前,登封市大金店鎮、大冶鎮、告成鎮、宣化鎮、盧店街道等6個鄉鎮已經大面積開展“三夏”小麥機收工作。截至5月31日下午4時,搶收第一天已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46臺,收割小麥1.15萬畝。“三夏”期間,登封市已準備小麥聯合收割機710臺,拖拉機1.14萬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進行小麥搶收。
確保農機必經之路安全暢通
“昨天一放晴,全村150多名黨員和40多名民兵,就全員上陣搶收小麥,預計周五前全村小麥就能收割完畢。”新密市城關鎮甘寨村村支書胡進財告訴記者。
走進中康瑞豐(河南)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座十幾米高的移動式循環谷物烘干機正在對小麥烘干處理,據公司負責人邵曉光介紹:“公司抽調40多名工人,24小時分三班輪流為村民免費提小麥烘干服務,并且抽調車輛幫助村民運輸,截至昨日下午,已處理烘干小麥24萬余斤。”
據了解,今年新密全市小麥種植面積37.93萬畝,大部分集中在曲梁鎮、劉寨鎮、城關鄉等鄉鎮。此次連續陰雨降水過程給小麥實時收割帶來了影響,為保證夏糧顆粒歸倉,新密市政府召開“三夏”生產專題工作會議,及時成立了“三夏”工作指揮部,市直各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服務全市“三夏”生產。農委成立“三夏”生產應急服務隊和農業技術專班,組織技術人員加強技術指導和巡查排查,對低洼積水的地塊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組織動員農民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閑置廠房、平房屋頂等進行晾曬。同時加強值班值守,落實好“三夏”生產日調度和信息上報。成立農機服務專班、設立服務站,為機手提供后勤服務保障。同時還成立了農技服務小分隊,農技人員分包下沉鄉鎮,加強技術指導和巡查排查。
新密市農委積極協調中國石化新密分公司,為“三夏”機收提供貼心油料保障服務。提供送油派送服務,對位置偏僻的麥收現場,適時送油到田間地頭,對農機合作社提供送油上門服務。提供加油價格優惠,并免費為機手提供“三夏”愛心大禮包。
新密市交通局抽調精干力量,對全市高速下站口進行巡查,保證農機作業車輛快速通行。新密市公安局強化路面管控,做好農機通行秩序保障。提前公布轄區事故多發點和易擁堵路段信息及時發布繞行路線,確保農機必經之路安全暢通。糧食與物資儲備中心積極布設夏糧收購網點,明確市場化夏糧收購便民服務網點,引導各類儲備、加工、貿易企業開展市場化收購。新密市生態環境局對全市糧食收貯、加工等企業的烘干設備進行排查,保證正常運行。新密市供銷社積極做好“三夏”物資儲備和供應工作。新密市氣象局重點關注降水、高溫、大風等精細化預報,開展“三夏”農用天氣預報服務。
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昨日,在鞏義小關鎮杜溝村13組麥田里,轟隆隆的機器聲不絕于耳,收獲著農民的希望。隨著收割機后方煙塵揚起,秸稈被粉成碎末,均勻灑落在地上。20分鐘左右,4畝小麥全部顆粒歸倉。
麥收啟幕,鞏義市農委組織38名農業科學技術人員兵分多路,深入田間地頭和種糧大戶種糧基地,針對低洼地勢幫助指導疏浚積水。
在小關鎮段河村,記者了解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麥子成熟度不一樣,該村先緊嶺上和成熟的收割,搶時間、爭速度,做好各種預案,全力聯系履帶式收割機,為機械搶收創造條件,確保及時高效收獲,及時烘干晾曬,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此次麥收使用的履帶式收割機,與常見的輪式收割機不同,行走時鏈軌像席子一樣鋪開,在較為粘濕的麥地里行駛和收割相對自如。該市農機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小麥臨近收割前,已組織本地300多臺收割機待命。
據悉,鞏義市今年小麥種植面積27.3萬畝,截至5月31日小麥收獲面積1.81萬畝。該市農機中心投入聯合收割機231臺,備戰“三夏”生產,確保小麥質量、確保顆粒歸倉、確保農民收益。
堅持搶收搶種搶管防災一體化
“收割機只要能下地,就過去收。”5月31日上午,新鄭市梨河鎮雙樓村,一片麥田的田埂上,村支部書記趙俊衛正在組織搶收。
梨河鎮是新鄭市農業鎮,降雨過后,西南部高崗地具備收割條件,鎮上農機部門連夜安排收割機械,一大早就開始收割作業。
此前,新鄭市出臺2023年“三夏”農機化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三夏”指揮部和工作專班,狠抓工作落實。
“俺家一共兩畝地,一個小時就能收完。”趙海坤手拿鐮刀,正忙著收拾地邊被收割機漏下的麥穗。他說,中午之前就開始晾曬,如果陽光充足,一天就能曬干。
雙樓村種植小麥800畝,村里組織了4臺收割機。“趁天好兩天就能割完。”趙俊衛說,村里組織的農機手,都是常年合作的“老把式”,對村莊麥田地形地況了如指掌。
新鄭市建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5個,為機手提供機收動態、油料供應、配件維修等服務,并組建農機維修服務隊,公布全天服務值守電話。協調域內中石化、中石油、正星石化等加油站,做好油料供應,配備加油大禮包,落實有關優惠政策。
不遠處的劉樓村,一大片麥田平坦開闊,一臺收割機正在低頭作業。“這樣平整大塊,凝聚著多少代人的平整勞作。”正在察看麥收情況的梨河鎮鄉村建設辦主任寧紅霞說,5月30日下午,梨河鎮就有部分地塊開始收割,大范圍麥收在6月初展開。
從田間走過,不時看到正在晾曬的小麥。新鄭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說,為了解決小麥烘干問題,新鄭市緊急組織了4家糧食烘干企業,日烘干能力近1000噸。目前設備正在調試,6月1日開始運行。
當前,新鄭市正在開展“三夏”生產“雙搶”日報告制度,牢牢把握“三夏”生產動向和進程,及時掌握各鄉鎮機收工作動態,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左右聯通堅持搶收、搶種、搶管、防災一體化,堅決打贏“三夏”生產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