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始,萬物生。放眼延慶,廣袤的媯川大地逐漸蘇醒,農業生產正有序鋪開,處處涌動著探索鄉村振興的蓬勃熱情。
2023年年初以來,延慶區沈家營鎮多措并舉擴面積,千方百計提產能,持續挖潛增產量,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各項工作,只爭朝夕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全力以赴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開門紅”。
連日來,下花園村搶抓時令,春耕育苗工作如火如荼。走進育苗大棚,一股溫暖的熱氣撲面而來,工人們正在井然有序地忙碌著,十幾天前播下的生菜、菜花種子已吐露新芽,遠遠望去,整棚的幼苗春意盎然,煥發勃勃生機。
“一批苗”關乎著“一季菜”,一抹嫩綠,承載著人們豐收愿景。下花園村育苗大棚預計4月中旬可完成110萬株的育苗任務,保障2023年蔬菜秧苗穩定供應。
“近年來,我們不斷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從產業扶持、技術服務等方面入手,借助‘大棚經濟’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下花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振遠說。
盤活土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做法,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增添了信心。從大棚種草莓到種羊肚菌,位于連家營村的北京興達種植合作社開啟轉型升級之路。
走進大棚,一簇簇羊肚菌像降落傘一樣平鋪在菌床上,鉚足了勁往上長。一顆顆草莓鮮艷嬌嫩,點綴綠葉叢中。
“我們去年11月份試種了羊肚菌,預計每棚產量在600余斤。目前,長勢喜人,市場效益良好。后期,我們將加大種植規模,把羊肚菌打造成我村特色產業。”北京連家營興達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宏偉說。
據了解,北京興達種植合作社結合本地自然資源優勢,建立32棟草莓大棚,占地12000余平方米。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學習,不斷完善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引導懂技術、有能力的種植戶加入果蔬種植產業,持續提升果蔬種植水平和品質。合作社內除種植草莓、羊肚菌外,還種植了西瓜、西紅柿、芹菜、絲瓜等果蔬。
近幾年,沈家營鎮在鄉村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持續加強設施農業園區監管,強化主體責任,常態化督導檢查15家種植園區和4家規模化養殖場疫情防控、安全生產、農情監測調度等,確保設施農業安全穩定發展。完成4家設施種植園區改造提升以獎代補項目,新建大棚115棟、維修大棚86棟以及增設灌溉、施肥等農業配套設施等,設施農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推廣建設3個綠色高效設施西甜瓜種植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換季種植西瓜65棚,逐步形成西甜瓜種植產業區塊,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發展食用菌種植71棚,食用菌產業逐步發展。持續推進設施農業綠色高效發展和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廣農業技術,做好農業技術服務和技術指導,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揮規模化優勢,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2023年,沈家營鎮將圍繞“調結構、轉方式、換動能、促增長”總目標,不斷提升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復合化水平,探索周年“四季生產”,增建種植大棚、維修閑置設施大棚,重點發展建設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甘薯、草莓五大種植產業板塊和“千畝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做好各項農業政策落實、惠農補貼兌現,讓政策家喻戶曉,讓農戶享受實實在在的紅利。
同時,加強設施農業監管、種植業安全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指導,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通過傳統農耕文化的開發,發揮沈家營鎮特色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發展全域旅游,進一步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努力打造“七彩生活”休閑鄉村農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