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種地全靠人工作業,不僅效率低,而且還多了開支;如今,我們用上了耕田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省下了不少的勞力和生產成本。”近日,湖南武岡市法相巖街道種田大戶謝慶元早早趕到獨山村千畝田壟里,一邊指揮著聯合收割機輪番作業,一邊開心的說道。
近年來,武岡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先后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52家,擁有農機總動力63萬千瓦,可作業面積達300萬畝,水稻生產“耕、種、收”等環節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為達到擴面增收目標,武岡市通過入戶宣傳、政策補貼、免費指導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農業機械化道路。
如今,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連同農技指導、小額信用貸款、產業獎補等硬核舉措助力農民增產增收,耕田、播種、插秧、打藥、收割、加工“六位一體”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得到推廣普及,大米、豆子、玉米、紅薯、果蔬等加工機械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農業機械既節省了人工成本,又減少了勞動強度,還能提高生產效益,這種‘一舉三得’的好事,進一步提升了農民兄弟的生產積極性。”今年56歲的種植專業戶廖大叔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來,武岡市共推廣各類新優農機具11000余臺(套),發放政策性購置補貼830萬元。各職能部門通過宣傳引導,現有種植50畝以上的農機大戶156戶,實現機耕面積76萬畝、機收面積35萬畝,受益農戶超82%,持續提高農民兄弟生產生活水平,一條可持續、利長遠的現代農業之路正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