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紅河州“起飛質變——怎么看怎么辦”瀘西專場新聞發布會在云南紅河自治州蒙自市舉辦。瀘西縣委書記夏明表示,瀘西將努力打造綠色食品牌,實現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轉變。
紅河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瀘西專場發布會(吳雪瑞 攝)
夏明介紹,瀘西是“菜、果、花、藥、畜、煙”優質產區,高原特色農業在全省具備一定比較優勢,蔬菜總產量位居全省第一,香蔥單品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宏升”牌菜心被評為2020年云南省“10大名菜”之一,煙葉收購量全省排名第五位,被列為“云藥之鄉”,瀘西不僅是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云南省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示范區也是云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一縣一業”特色縣。
截至2020年底,瀘西縣蔬菜種植基地達19萬畝,產量165萬噸,產值33億元;水果種植面積28.87萬畝,總產量25.6萬噸,總產值9.12億元,現有“三品一標”認證65個,涉及面積21.7萬畝;地理標志產品4個(高原梨,苦蕎、燈盞花、除蟲菊),涉及面積19.5萬畝;綠色食品認證24個,涉及面積1.65萬畝;有機食品認證轉換9個,涉及面積4100畝;無公害認證28個,涉及面積1600畝。瀘西多年來一直是供港蔬菜基地,2016年成為杭州G20峰會蔬菜主供基地。
如何實現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轉變?夏明表示,下一步瀘西縣將從五方面加大建設力度。一是集群化。目前全縣有注冊水果蔬菜企業320家,其中,萬畝以上規模化種植2家,千畝以上規模11家。通過綠色食品牌產業認證基地30個,帶動發展制冰廠13家,日產冰2500噸,洗蔥線206條,產業鏈延伸到冷鏈物流等服務性產業。二是標準化。瀘西縣相關企業已經著手建設農產品標準體系,制定了菜心、菠菜、芥藍等十種蔬菜的標準,將延伸到高原梨、桃、蘋果、火腿等商品標準。三是品牌化。當前瀘西正在推進蔬菜“一縣一業”進入省級示范縣,旨在打響擦亮“瀘西香蔥”“G20蔬菜”“紅高原·瀘西”等區域公用品牌,支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質量管理、市場營銷,選推一批名企名牌進入云南“10大名品”“10強企業”“20佳創新企業”行列。四是數字化。加快智慧農業建設,通過數字賦能,努力實現土壤、氣候、產業分布等各種數據在一張圖上疊加,建立綠色農產品線上銷售、供應鏈協同、防偽追溯等體系,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附加值,把瀘西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示范區,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五是融合化。堅持“產加銷”一體、“農文旅”融合,擴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推動建立一批集優勢產業生產和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帶,建設高原特色農業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挖掘彝漢民族共同發展的農耕文化,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努力成為集生產、加工、旅游、消費、體驗為一體的全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