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齊齊哈爾訥河市持續開展“平安農機”建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指導方針,狠抓責任落實,強化安全措施,著力構建“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服務責任體系,為全市農業機械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打造執法隊伍,強化人員力量,建立工作體系。我市按照機構改革的要求,成立了訥河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和訥河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統籌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下設農機中隊,配備執法人員10名,負責全市農機執法、農機事故處理等工作;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現有專職工作人員13人,下設綜合股、生產推廣股、農機市場及監理服務股,負責全市農機新技術推廣、各項補貼工作、車輛檢驗、落戶、駕駛員考試等工作。同時,各鄉鎮、街道配置專職農機監理員32名,設立村級網格長171名。在關鍵節點,鄉鎮農機監理人員聯合鄉鎮派出所常態化開展“警農”聯合執法行動,深入村屯排查安全隱患,做到每村必入,每車必查。
二是注重資金保障,補齊短板弱項,完善落實機制。我市高度重視平安農機建工作,始終把農機安全生產作為加強農機管理、保障農村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市政府連續3年投入65萬元購買反光標識,共計發放18萬貼。今年又投入21萬元,將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服裝配齊配全;同時,各鄉鎮也列出資金,對農機執法人員配置服裝,對農機工作給予政策支持。如,老萊鎮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考核機制納入對各村工作目標考核管理范圍。
三是探索網格管理,強化協調聯動,扛起主體責任。我市構建了市、鄉、村三級網格,責任到人、職能到位、流程規范、上下聯動的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中,事在網中的網格化運轉模式已初見成效,全市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服務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長效化。
四是優化服務措施,規范農機培訓,守住準入關口。我市嚴把落戶、檢驗、考試“三關”入口。車輛落戶由農機中心檢驗員現場檢驗、使用元道經緯相機現場拍照并留檔,公開辦理流程、優化工作程序,采用預約制的形式辦理業務,使農戶不排隊、不等待。今年開始,農機駕駛員考試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需經過理論、技能和安全培訓,嚴把考試關。目前,我市已登記落戶拖拉機26286臺,聯合收割機2690臺;春季檢驗農業機械2496臺;開展線上培訓18次,培訓人員912人,線下培訓16次,培訓人員826人。
五是增強普法教育,營造宣傳氛圍,強化安全意識。我市始終把農機安全執法和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檢查過程中,同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以發放宣傳單、面對面交流、提醒教育等方式開展生動的宣傳教育工作;依托新媒體平臺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宣傳周”、“安全出行志愿服務”等宣傳活動,實現了電視有畫面、廣播有聲音、微信有轉發、處罰有曝光的立體式傳播。目前,我市已發放《致全市農機駕駛員朋友的一封信》等宣傳單2.2萬份,懸掛宣傳條幅580條,設置宣傳板122塊,制作安全宣傳音頻16份,各級各類新媒體刊播發6次,制發微信公眾號38期,設定每周五為工作人員業務學習日,用身邊人、事,現身說法,提升了干部能力,營造了宣傳氛圍。
六是加強日常監管,加大執法力度,鞏固創建成果。年初以來,成立了“防事故 護春耕”檢查組,加強上路執法監督檢查力量,在重點時段、重點地段靈活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448人次,車輛112臺次,檢查農業機械1857臺,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28份,行政處罰19起。我市注重“警農”聯合執法,積極發揮“兩站兩員”勸導作用,探索建立“強鄉擴權”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持續鞏固平安農機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