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南縣團林鎮東勝村闞家街屯2000多畝的農田里,免耕機、條播機隆隆作響,一上午的功夫,500多畝旱田就全部種上了糧食。
“種地還得是這些家伙事兒,省力、省事、干活兒還快。”看著10多臺“大家伙”在地里不停地忙活,附近的村民們贊嘆連連。
用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挑起鄉村振興的新生活,這些強有力的農耕“幫手”,都是輝南小伙兒成義東創辦的贏利農機專業合作社“派”來的。得此助力,輝南縣輝南鎮、團林鎮等地的田間地頭,春耕春種機械化的熱鬧場景比比皆是,為全年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34歲的成義東,家住輝南縣團林鎮團林村。在外打拼多年,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成義東毅然決定返鄉,做起了一名種田人。
“我就是農村人,以前雖然在外打拼,但每年‘五一’‘十一’都回來幫爸媽種田。每次回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都讓我感到驚訝,農村農業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讓我覺得大有可為。”返鄉創業,成義東將目光深深停留在家鄉的田野上。
2011年,針對務農人員年齡偏大的實際情況,成義東投入600多萬元成立輝南縣贏利農機專業合作社,先后購買了2204型拖拉機、收耕機、免耕機等農機具67臺套。希望通過現代農機合作社助推農戶增收致富,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推動農機服務業態創新,助力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然而,正當他信心百倍,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卻遇到了鄉親們的懷疑和不解。
“當時 很多村民都沒有見過這些新型設備,對我們合作社還不太認可,擔心產量不能得到保證。我們就挨家挨戶去給人講解,承諾先干活、后收費,質量不好,就不收錢。”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成義東終于獲得鄉親們認可,現在合作社主要經營有黑土地保護項目、代耕代種服務和社會化服務項目,僅年2021年營業額就達到了200多萬元。
“以前很多農戶家里沒有農機,地都租出去了,現在通過我們的服務,農戶節約了種地成本、節省了人力,科學種田,一畝地能增收300多塊錢。”這幾年,成義東還在農機上投入安裝了無人駕駛設備,并購入兩臺農用植保無人機開展大面積飛防,耕作更加科學高效。
全力支持合作社發展,團林鎮政府也積極協調技術員及時提供指導。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短短幾年,成義東就從一個創業青年成為當地小有名氣“土專家”。
團林鎮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陳玉輝告訴記者:“成義東的合作社主要承擔國家黑土地保護項目,有糞便堆漚、秸稈還田、深翻、免耕播種、深松,這些技術都由他們自己完成。農忙時,他帶領農戶進行機械檢修、維修,指導實際操作;農閑時,他還組織農戶到合作社學習農業技術操作、新品種種植。”
到2021年,成義東的合作社累計耕地面積417.52公頃,覆蓋團林鎮、輝發城鎮等周邊鄉鎮,服務對象既有種田大戶也有散戶,年用工量近300人次,不僅服務、培訓了當地農民,還切實促進他們增收致富,深得廣大農戶的認可。
輝發城鎮小城子村村民王殿平說,自己除了種地,還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掙雙份錢。“等自己家里的地忙完了,我就來合作社開20多天車,這20多天就能有四五千塊錢的收入。”
這兩年,隨著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成義東又增加了秸稈打包、免耕播種、根插翻壓等多項服務項目。
“接下來我想把附近的種地大戶和散戶土地,都吸納到合作社里,讓他們以土地、機具、勞動力等多種形式入股,把合作社進一步擴大,帶動更多的農民受益! ”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等領域大顯身手,成義東信心十足。
如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走好農業現代化之路,成義東創辦的農機合作社,勇做“主力軍”,正以先進的裝備、精準的服務,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