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日報訊(通訊員 張國梁)今年以來,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深入推進惠民項目的實施,始終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標準,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逐步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宜居宜業。
產業提質增效
慶陽湖鄉全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普及新型農機具,鼓勵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努力開創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新局面。今年,全鄉種植總面積達7萬畝,建成1.59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冬小麥千畝標準化生產示范區2個。
該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與水發集團等農字號企業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率先開展草場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工作,目前已簽訂5000余只肉羊養殖協議,抵押草場10萬畝,實現了牧區資源、資產向資本的轉變。
慶陽湖鄉又將新修建的6座沉沙池全部投入使用,提高節水灌溉效能,同時引進慧爾水肥一體化智能施肥系統,為5個村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共計72套,實現減肥增效,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發展,讓農民享受到“智慧農業”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生態美麗宜居
慶陽湖鄉在項目建設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更注重人居環境的治理,充分發動村民植樹、除草、打掃巷道衛生,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戶廁改革”等活動,努力建設美麗家園。
走進慶陽湖鄉大東溝村,整齊的圍墻、干凈的路面、明亮的路燈映入眼簾,從前“臟亂差”的牧業村如今徹底換了新顏。
據了解,今年慶陽湖鄉力爭將大東溝村打造成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先后實施了“千棵樹計劃”、圍墻改造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達500余萬元,種植榆樹1000余棵、為全村107戶村民新建圍墻10公里、鋪設3900余米人行道、建設86座涵管橋,為村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村民富足安康
入秋以來,慶陽湖鄉玉米、小麥、打瓜、葫蘆、甜菜等各類農作物喜獲豐收。近年來,該鄉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廣種植特色農作物,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足安康。
在農忙之余,慶陽湖鄉注重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引導農牧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不斷加強村民思想道德建設,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今年在打造雙河村活動室的基礎上,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等內容,慶陽湖鄉建成了鄉村紅色影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小廣場,讓村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有了好去處。截至目前,共放映電影4場次,開展文化體育活動20余次。
現在各村還成立了藝術團隊,每逢節日都會為村民們演出。“我們村成立了藝術團隊,愛好唱歌、跳舞的村民全都加入進來,農閑時候大家一起排練節目,自娛自樂,可熱鬧了。今年我們還參加了縣上舉行的百日廣場文化活動,我們表演的節目受到了大家的好評。”慶陽湖鄉文化站文化干事孜南甫古麗·吾拉音說。
為了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慶陽湖鄉積極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和崗位招聘會,為村民免費提供畜牧養殖、農業種植、烹飪等各類技能培訓,先后舉辦3期招聘會,設置60余個招聘崗位,為村民增收致富拓寬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