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不誤農時。高安市通過推廣應用新機具、新技術,大力提升早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用科技手段助力春耕生產。
眼下正是早稻種植關鍵期,在高安市筠陽街道新沙村,種糧大戶黎小軍的1600多畝高產水稻示范田里,20多臺各式先進插秧機、旋耕機來回穿梭,在水田里“畫出”一行行線條,一幅現代版鐵?!按焊眻D躍入眼簾。黎小軍表示:“只有機械化才能解決我們大面積種植。原來人工去種的話,打藥、插秧、播種都靠人力,根本管不了那么多田,極限狀態最多也就種植一兩百畝,今年實現全程機械化,他的種植面積達到了兩千多畝?!?/p>
嘗到了機械化種植的甜頭,借助政策扶持農機推廣的春風,這些年黎小軍不斷添置各類農機,流轉的田地也是逐年倍增,除了耕作自己的土地外,他還成立了農機合作社,為周邊種糧大戶提供社會化農事服務,去年他服務的農田面積就突破了3萬畝。農機的增加一方面帶來了種田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人力成本的上升和農忙時請不到駕駛員的困境。據黎小軍介紹,之前他的農機使用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機手多的時候就多出去幾臺,請不到人時候,就只有兩臺或者三臺機器出去插秧,造成很大閑置。
今年,高安市大力推廣智慧農機,由政府補貼3000多元,農戶只要出6000多元,就能給現有的插秧機上線智駕系統,實現無人駕駛。既解決了請不到機手的難題,每年還能節省一大筆人工費用,黎小軍一下就引進了8套智駕系統。剛剛投入春耕,就讓他感到非常驚喜。黎小軍說:“插秧機手一天工錢就得400元,現在我們合作社買了8臺繪田智駕系統,每年每臺給我們合作社要節省人工費兩萬左右,以后投入的成本也就是一臺機器一年600元的續費?!?/p>
通過機械化推廣,今年高安早稻工廠化育秧實現全覆蓋,育秧能力較去年提高一倍多。大缽體機插、有序拋秧、無人駕駛機插等新技術大范圍運用,全市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86.88%,而黎小軍的合作社更是實現100%全程機械化。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科技正讓高安的田野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