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糧食年產量達1.413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歲稔年豐的背后,離不開高端農機的強力支撐。
2019年,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落地洛陽,開展高端農機技術攻關,并先后取得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農機大數據平臺等多項科研成果,為我國農機插上“數智”翅膀。
國產農機高端化升級是大勢所趨,作為我國農機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又將如何引領我國農機行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聚焦高端技術創新,
引領農機裝備轉型升級
現代農業,裝備先行。農用機械智能化、高端化升級,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出效益,支撐現代化高效農業的基石。
“隨著我國農業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農業生產規?;⒓s化成為發展趨勢,對高端化、智能化農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月6日,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總經理王洪斌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高端農機裝備較國外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要以科技為翼、以創新為帆,實現國產高端農機技術突破。
作為我國農機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承擔著推動我國農機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任。
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圍繞農機裝備領域的重大需求,持續開展智能農機研發、農機大數據應用服務、農機裝備可靠性及耐久性檢驗測驗服務等技術攻關,并已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助力現代農業騰飛。
王洪斌介紹,在能力建設方面,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搭建了谷物收獲機械糧損、農機顛簸振動等多個測試驗證平臺,對標國際一流的農機企業檢驗檢測服務,填補國內農機裝備檢測空白。其中,糧損測試驗證平臺首次實現我國糧損檢測向機械化、自動化轉變,減少糧食收獲環節損失,實現顆粒歸倉。
在智能高端裝備方面,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開發喂入量12kg/s以上智能高效谷物聯合收割機,打破了高端收獲機械被進口品牌長期壟斷的局面;并持續突破新能源農機關鍵技術,發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臺新能源動力無人駕駛拖拉機,引領我國傳統拖拉機向無人智能新能源拖拉機轉型。
在數據技術服務方面,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了河南農機云平臺,目前,平臺上農機數量突破36萬臺,“云”上累計作業面積1384萬畝,記錄作業數據18.2萬條,助力政府部門補貼平臺建設和補貼發放監管,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推動了農業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
加快打造創新生態體系,
強化創新成果落地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落地以來,持續推進技術攻關,完成了多項共性技術攻關、新型高端農機裝備研制,填補多個國內行業空白,但其也存在研發回報周期長、高端人才引進困難等挑戰。
王洪斌坦言,農機產品及設備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產品利潤率低,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肩負著布局未來產業新技術的研發使命,取得的多項研發成果正處于市場化應用初期,尚未能大規模轉化為收益。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資源。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擁有一支130余人的科研團隊。其中,碩士及以上人員占比超40%。
“雖然我們持續從國際先進農機企業引進人才,但高端復合型人才數量仍難以完全滿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發展規劃?!蓖鹾楸蟊硎?。
對此,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也提出針對性解題方案。
首先,圍繞農機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發展趨勢,制定專項政策加強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理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支持,強化創新成果落地。助力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持續突破,高端農機裝備推廣應用,數據服務范圍規模擴大,以及試驗檢測服務的熟化推廣,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的農機裝備創新平臺。
其次,加強對創新平臺的支持,充分發揮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在創新資源集聚方面的紐帶作用和從技術開發、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的創新橋梁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行業服務組織能力,促進行業開放合作與資源共享,提升集群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快打造產、學、研、用、金等多元合力共同發揮作用的創新生態體系。
“未來,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將聚焦高端農機裝備共性技術創新,打造農機領域原創科技的策源中心、行業進步的促進中心,進一步實現藏糧于技,為現代農機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撐?!蓖鹾楸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