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農機、一屏遠程操控智慧農場……11月24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長沙市岳麓區的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現代化的智能農機和智慧農業讓人大開眼界。
近年來,湖南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南方農業生產特點和丘陵山區特色,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加快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
持續加大投入,聚焦關鍵領域技術攻關
在中聯重科農機展示坪,幾十款行業領先的農機集中亮相,包含國內最大喂入量TF220谷物收割機、全球首臺TE100-DH混合動力小麥機等行業首臺套明星產品。
“田塊軟硬程度不一、高低情況不同,有時候還會遇到障礙物……遇到這些情況,農機可以自己調整狀態,確保最佳收獲效果。”中聯重科水稻機械事業部副總經理許輝介紹,公司推出的這款履帶式收割機集合了三大首創技術,農機不但能根據負荷情況調整參數,滿足不同田塊作業需求,避免堵塞、陷泥;還能自動調整進入最低油耗狀態;割臺還能自動調整高度,既減損也能避免“鏟土”。
中聯重科副總裁盧青介紹,中聯農機建有國家、省部級創新平臺9個,擁有50余個測試平臺,年度研發投入近2億元,專利超1800余件。公司陸續推出行業首創AI智能農機、中國首套智能環保烘干工程設備等創新產品,小麥機、烘干機、旋耕機、打捆機、拋秧機國內市場份額保持行業前列。
近年來,湖南統籌謀劃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2021年以來共投入財政補貼資金31億元。2023年啟動實施“百億強機工程”,未來三年每年推動投資100億元用于農機產業發展。
聚焦關鍵領域技術攻關。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支持湖南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省農業農村廳除了組織省內涉農高校,還組織了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以及省外知名高校、專家參與研發。2021年,由羅錫文、趙春江院士領銜,全國20多家高校及企業共同組建湖南智能農機創新研發中心。該中心參與研發創新類機具多達15款,自主研發了“基于北斗定位的農機智能控制系統”,研發的丘陵山區履帶式多功能底盤(電動)打破省內丘陵山區“無好機可用”的局限。
瞄準市場需求,補齊丘陵山區種田短板
“只需要兩個管理員,我們成套的智能化育秧設備,1.8秒就能出一盤秧,一小時出盤量可服務1000畝大田。”益陽富佳科技董事長龔明告訴記者,在10月底舉行的中國國際農機展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現場預訂了20個育秧工廠、500個育秧設備部件。
育秧是水稻種植中最難的環節。瞄準水稻生產需求,富佳科技多年來致力于高速育秧流水線的研發。2022年與湖南農大合作研發出首套高速育秧播種流水線成套設備,2023年農業農村部南方智能育秧(苗)重點實驗室落戶富佳科技。
“此外,我們還能遠程遙控服務育秧工廠。”龔明說,每一個育秧成套設備上有70多個傳感器,能進行技術指導、故障排解等遠程操作。目前,富佳科技高速育秧流水線成套設備銷量居行業第一。
將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一體推進研發制造推廣應用。2022年湖南省研發的28個創新機具中,有多臺(套)設備實現產業化推廣應用。智能育秧成套設備、智能化大米加工成套設備已成功量產,累計銷售額超6000萬元;油菜高效智能種植作業機具累計銷量逾800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獲裝備累計銷售達70余臺;已建立年產100臺兩行采棉機產能的生產線。
探索建設智慧農業示范片區,湖南建設了全國首個雙季稻無人農場和數字大米示范片。省級搭建智慧農業農機作業和管理平臺,接入縣平臺111個、北斗監測終端2.4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