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沿著田壟快速行進,駕駛室卻空無一人,方向盤自動調整前進方向,后面的聯合整地機埋茬、旋耕、起壟、施肥一氣呵成……日前,榆樹市泗河鎮雙榆村拓野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立新,正給合作社成員及周邊農戶播放今年春耕作業視頻,普及新技術。除了感嘆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民更驚嘆視頻里農機的作業精準度。
“視頻里的拖拉機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方向盤右側屏幕上顯示著規劃好的行進路線。”李立新介紹道,拖拉機上裝有衛星定位傳感器,系統連接方向盤上的電機,通過北斗導航系統控制拖拉機行進路線。
榆樹市泗河鎮雙榆村拓野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側面安裝的衛星定位傳感器。
雖然無人駕駛農機尚未普及,但今年榆樹市為4000臺(套)玉米免耕播種機和2000臺(套)深松機安裝了衛星定位傳感器,提高了榆樹市農業機械現代化和精細化水平。
“過去測量土地面積實在麻煩,拿著卷尺一寸一寸量,遇到不規則地形別提多費時費力了。安裝衛星定位傳感器后,土地測量有零有整,十分精準。”說起土地測量李立新表示,耕作精準,農民補貼有賬算,土地糾紛更少了!
在衛星定位傳感器的幫助下,合作社作業效率同樣得到了提升。在李立新播放的另一個視頻里,一大片農田只看到1臺農機和兩個農民,一個農民負責操控拖拉機,一個農民負責搬運農資。
“以往耕作時,農機手的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影響農機走向。比如,你現在看到的這臺農機,雖然使用年頭多了,功能上和市場新出的農機差了一截,但安裝衛星定位傳感器后,缺種或缺肥時會通過機載大喇叭及時報警,避免因為土壤堵住排種器、排肥器造成漏種漏肥。”李立新說。
單行粒數、作業面積、排肥重量、作業記錄……不同品質的衛星定位系統反饋的信息也不同,一些種植大戶可根據需求完成遠程監控,遇到問題時,還可尋求專家幫助。榆樹市農技推廣服務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數據將統一上傳到吉林省農業機械化智慧云平臺,平臺會掌握每個安裝衛星定位系統農戶的耕作面積,通過這樣的辦法農戶能更好地完成春耕和深松作業,讓農作物生長更健壯,每公頃土地大概能增產500公斤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