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成品人精品人的区别四叶草,免费观看片在线观看人数查询,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客服熱線:05704232298

小農機耕出百億“增收田”

   2024-08-02 經濟雜志 489 0
核心提示:“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4月的最后一個周末,《經濟》雜志記者從北京出發,帶著春雨的氣息,一路向西南行駛,目的地是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4月的最后一個周末,《經濟》雜志記者從北京出發,帶著春雨的氣息,一路向西南行駛,目的地是位于河北中南部的千年古縣——寧晉。


這個總面積1110.9平方公里的小城,有多個響亮的稱號——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特色產業發展百強縣,同時也是全國第二大農機市場的所在地。今年3月7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結合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階段,扎實推進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加快農業機械結構調整。寧晉如何以此為契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打造智能農機制造產業集群,對我國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由點及面,打造產業集群


4月28日,寧晉縣大陸村鎮熱鬧非凡。永安東路柳絮飄揚,人頭攢動,來自廣東、山東、河南、湖南及河北省內的300多個企業展位,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道路兩側,展臺上和展臺旁擺放著齒輪、液壓件、收獲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機產品,巨細無遺。這里正在舉辦2024中國·寧晉(大陸村鎮)農業機械展覽會,這里也是寧晉農機產業集群的核心區。


作為當地參展企業,河北威力達齒輪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其生產的大中小型弧形錐齒輪和圓柱齒輪,是農業、礦山、煤炭、建筑等機械變速箱及行星傳動裝置的重要部件,年產能達60余萬臺套,年營業收入2.6億元,是北方地區最大的農機齒輪生產基地。“我們的產品主要供應體量較大的企業,比如寧晉本地的圣和農機、河北耕耘,都是農機整機制造企業,產品種類比較齊全,需求量也很大。此外,中國一拖集團的東方紅、定州的河北雙天、晉州的農哈哈、德州的華北農機等企業,也都是我們獨家供貨。”威力達齒輪制造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志友介紹道。


在河北耕耘農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耕耘”),一臺臺鑲有威力達齒輪的紅色旋耕機整齊地擺放在廠房門口,箱體下懸掛著鋒利的螺旋刀片,它們將在拖拉機的牽引下扎入土層,碎土翻新,為播種提供良好的種床。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偉告訴記者,目前河北耕耘共生產旋耕機、秸稈還田機、深松機、青貯機、打漿機、滅茬機、液壓翻轉犁等7大系列、200多種農機具,除齒輪外,鑄件、軸承等加工工藝和零部件也都由鎮上企業供給,采購圈在10分鐘左右,既節省了物流和時間成本,也極大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大陸村鎮農機制造產業肇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現有農機整機制造企業86家,農機整機配套企業700多家,除了發動機和輪胎外,90%的農機零部件都能在這里生產。”大陸村鎮宣傳委員李琳介紹,目前該鎮已經形成了集產品研發、部件制造、整機及農機具生產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擁有齒輪、工程機械配件、液壓件、零部件、農機具、整機等6大類上萬個品種,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歐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大陸村鎮的輻射帶動下,周邊的蘇家莊、四芝蘭等鄉鎮也紛紛參與其中,共同形成了寧晉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2023年該集群營業收入達120億元。


轉變思想,以“智”促“新”


2022年9月,王強調任大陸村鎮黨委書記,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調研當地農機產業。他發現,大陸村鎮雖然企業眾多,但缺少龍頭,且智能化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思想保守是根源。“大陸村鎮有近800家農機企業,貸款的卻寥寥無幾,都是想能不貸就不貸。原來用地不緊張時,一些企業覺得占地十幾畝就夠了,根本不會想以后企業還要壯大,再用地就難了。”王強深知,如果思想上不轉變,企業就可能被市場淘汰,走出去是解放思想的第一步。


于是在大陸村鎮的組織帶領下,一批又一批的農機企業走出寧晉、走出河北,走進一家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像山東的知名農機企業、河南鄒平的鑄造企業我們都去過,要讓大家看到自己與國內、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和創新力度。”王強告訴記者,走出去以后,部分企業的思想發生了明顯變化,“他們逐漸認識到企業發展不能光小打小鬧,堅定了大力發展農機產業的信心。這其中,河北耕耘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參觀回來后,立馬試用了兩臺機械臂,一看挺好,今年又裝了10臺”。


在河北耕耘的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了這幾臺機械臂,它們正在熟練地焊接部件接口,火花四射。“現在我們共有8臺機械臂,焊接基本實現了自動化,這個焊軸也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有專利,既解放了勞動力,也提高了效率。”王立偉表示,之后還將繼續探索組裝環節的自動化,同時也會考慮自走式農機產品的研發制造。


除了引入機械臂,河北兆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升液壓”)還將數字化應用到了生產環節。在其操作間的數控大屏上,工單編號、生產進度、產品名稱、產品規格、計劃數、加工車間、良品數、不良品數、員工績效等信息一目了然。“液壓件的產品種類和生產工序比較多,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能夠精準了解各個訂單的進度和生產環節存在的問題,包括設備的磨損情況,從而更加科學高效地指導后期生產。”兆升液壓副總經理孫蓬說。


同樣布局數字化的還有河北圣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和農機”)。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圣和農機一直將農機產品的智能化作為攻克重點。“現在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在數字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圣和農機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王周廣解釋道。為此,圣和農機不僅組建了自己的研發中心,還設置了專門的新品試制車間。經過不懈努力,他們成功為旋耕機插上了數字化“翅膀”,借助數字定位導航,操作員在拖拉機上就能完成施肥、播種和填壓等作業項目;同時,還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聯合研發玉米大豆智能型清壟免耕施肥精播一體機,通過連接北斗衛星導航,可以精準控制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播種深度和種距,做到前面施肥,后面播種。據王周廣介紹,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圣和牌旋耕機成功入選“河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連續多年銷售量居全國第一,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寧晉縣高度重視農機產業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相繼出臺了《寧晉縣支持企業科技創新15條措施》《寧晉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寧晉縣支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實施辦法》等多項惠企政策,激發企業“智改數轉”的內生動力。另外,依托大陸村鎮農機產業聚集區推動智能農機谷建設。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47.5億元,以研發和生產“5G+無人農場配套智能農機裝備”為基礎,打造數字車間與智能工廠。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項目建成后將吸引一批上下游優質企業入駐,有效打通農機智能制造產業鏈,形成智能農業服務新模式,為寧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專精,做強品牌


“企業尤其是小企業一定要走‘專特精’這個路子,把每一款小眾產品做到極致,日子就會很好過。”在農機展覽會上,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教授張華光與寧晉農機企業交流時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農機生產企業要在紅海打拼、靠大眾產品切入市場會越來越難,應在專特精的藍海中尋找機會。


“我們公司目前有兩個主導產品,其中之一就是穗莖兼收(鮮食)玉米收獲機。”河北冀新農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新農機”)銷售馮謙指著身旁貼有“已售”標簽的“大家伙”驕傲地說。作為此次展會中最早接到訂單的企業之一,冀新農機從2005年便開始研發生產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目前年產能可達200臺左右,是“河北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和“河北省質量信得過產品”。“我們求精不求大。這幾年市場變化很大,之前鎮上還有三四家同類型企業,后來都陸續轉行了,就剩我們一家。”究其原因,馮謙認為質量是關鍵。“現在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產品每年都在更新迭代,只要一步慢就步步都慢。”他介紹,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冀新農機認真聽取用戶反饋,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升級產品配置和功能,“研發人員還會定期到地里進行實驗測試,以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和可靠性,這樣生產出來的機器才能讓用戶信得過、用得好、愿意買”。


對此,河北元正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正農機”)總經理王世輝表示十分認同。2007年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企業更好地發展。“深耕一個領域,做出自己的品牌”,這是他給自己的答案。于是在王世輝的帶領下,元正農機成功完成了由零部件生產向農牧機械制造的轉型,并將青飼料收獲機確立為主要研發方向。“2017年我們只生產了20臺機器,第二年增加到60多臺,然后慢慢發展起來。根據農機360網統計數據,2021年我們有兩款自走式青飼料收獲機銷量進入全國十強,分別排在第5位和第9位。”在這個過程中,元正農機對質量的追求始終沒有改變。“我一直跟技術人員說,你們不要考慮成本,這是我應該想的問題,你們只需要設計好產品。”王世輝認為,有些企業為了減少幾個百分點的成本,犧牲產品質量,短時看是獲利了,但從長遠來看品牌是受損的。“舉個例子,前兩年有個企業,產品比我們便宜了三分之一,一開始農民爭先購買,后來發現他們的機器確實不行,總會壞,使用壽命短,又回過頭來買我們的。”就這樣,憑借優越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元正農機旗下“元一”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其相關機型暢銷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云南、貴州、內蒙古、西北及東北地區,并成功進軍東南亞、蒙古國、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產品知名度,走出一條高端特色農機產業發展之路,大陸村鎮正在積極籌備農機區域品牌創建事宜。“區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政府的公信力,更能獲得農機手和耕地大戶們的認可,但也對產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強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機區域品牌創建后,將率先對產品質量好、誠信度高、依法經營的企業授權使用,“這樣既能防止企業間的無序競爭、打價格戰,也能倒逼其他企業優化產品質量,增加科技含量,共同推動寧晉農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正視問題,補齊短板


“這兩年基礎性的技術工人太難招了,添置這些智能設備也有招人難的原因。”“以前都是子承父業到我們這里工作,現在生產環境改善了,但年輕人不愿意進工廠車間了。”缺人,是寧晉農機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其實這也不是寧晉一地的問題,我們與其他地方交流后發現,農機產業普遍都有這方面的困難。但對于大陸村鎮來說,企業都在鄉鎮,居住環境、家屬就業、孩子上學等方面,與縣城、大城市的差距更大,對年輕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尤為不足。”王強說。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寧晉縣副縣長李剛表示,一方面強化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和措施,多方位吸引工業設計、高端設備操作等專業對口人才到農機企業就業;另一方面,鼓勵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聯合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組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和行業特色的農機裝備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與此同時,依托行業協會,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行業技術專家服務團隊,為企業開發新產品、提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技術咨詢;引導企業創建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聯盟等合作平臺,建立數據共享、人才共享、技術評價、產品檢驗測試等協同組織,多措并舉,補齊人才缺口。


除人才制約外,物流“血脈”不暢也是影響寧晉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陸村鎮產業經濟的發展,早期興于市場商貿活躍,多年來物流商貿是大陸村鎮的短板,也是市場發展主體的期盼。有‘業’無‘貿’不‘活’,可以說,以大陸村鎮為核心區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對標保定市龐口鎮完備的物流體系,還存在不小差距,不成氣候、不具規模、不降成本、不產效應等問題突出。”李剛透露,目前寧晉正在研究傾斜政策,計劃在大陸村鎮規劃審批物流用地,助其“活商貿”“活物流”上有所突破;同時發揮好“物聯網(互聯網)+物流+直播”的協同增效作用,增強農機產品外宣力度,實現“物傳有道”“物傳多道”。


(責任編輯:小編)
下一篇:

岑鞏:新型農機“鐵牛”奔騰 奏響糧食豐產豐收曲

上一篇:

精彩亮相!中聯重科定制化農機哥倫比亞受歡迎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0相關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石门县| 新乡县| 红桥区| 宝坻区| 饶阳县| 天长市| 蓝田县| 青海省| 沁阳市| 斗六市| 中山市| 云霄县| 竹溪县| 肥东县| 潞西市| 林甸县| 墨脱县| 故城县| 桦甸市| 砚山县| 乌鲁木齐县| 铁力市| 恭城| 万州区| 皋兰县| 连南| 汤阴县| 沁阳市| 山西省| 大同县| 乌兰县| 怀远县| 新竹市| 荆州市| 黎城县| 博乐市| 靖西县| 关岭| 巴青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