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仲夏始,風吹麥浪時。今年6月,又到了一年“三夏”生產的關鍵期,全國各地集中人力、機械、物資,在晴好天氣里高效、安全、有序地開展夏收、夏種、夏管工作,無數農戶、農機手及相關社會化服務主體耕耘在一線,用辛勤的勞動守護著豐收的希望。同往年相比,今年“三夏”科技力量的“加持”更多了,5G、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大模型應用等前沿信息技術涌動在千里沃野之上,為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夏”伊始,由國機集團國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數科”)承建、運營的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正式上線啟動,在河北省、山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陜西省同步推廣應用,取得階段性成果。該平臺部署在國機數科重點打造的行業公有云——“農機云”底座上,集實時監測、災情預警、科學調度、應急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耕、種、管、收、加等農機作業過程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讓神州大地上這支激昂交錯的“田園交響曲”再添新的悅耳“音符”。
??“云端”農機 筑牢數據底座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主糧作物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但信息化智能化整體水平較低,亟需搭建國家級平臺,發展安全可控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對全國一體化農業數據平臺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使行業內各平臺數據互通、標準統一、信息對稱。在此背景下,國機數科承建了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以提升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強國以及“數字中國”戰略。
??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整合了原有農業機械化信息系統、平臺和數據資源,吸納了許多地方在農機信息化建設中的有益嘗試。打破原有“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聯通全國各省市、各類型農機管理系統的基礎數據,構建起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的數據底座,實現“人-機-作業”多維數據一體化應用。
??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建設工作組定制了農機信息、軌跡信息等主數據標準體系,輸出元數據標準、源系統信息表接入規范、數據分類與編碼規則規范、詞根規范等各類標準和規范,抽取近千萬臺農機數據。針對農業機械化領域各類現有系統的數據情況,工作組匯集不同來源的數據,制定數據標準,開展數據治理工作。
??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具備“千萬臺接入、百萬臺并發”的農機物聯網設備管理能力,擁有PB級數據存儲、服務水平。后續將陸續接入全國各省市的農機數據,匯集國家氣象局、油品供應等數據資源,夯實全國農機作業大數據平臺基礎底座。進一步開發農機作業指揮調度系統、應急救災指揮調度系統、應急作業服務隊數字化管理系統、農業機械化生產態勢展示系統、農機跨區作業證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農機作業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功能模塊,實現“農機位置可查、作業狀態可知、調度指令可達”的平臺目標,推進農業災情監測預警與農機作業指揮調度信息銜接,為農機主管部門指揮調度和精準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平急”兼顧 一體指揮調度
??面對極端天氣,利用數字化手段高效調度農機投入農業生產、應急救災工作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我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農業穩產高產、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按照“平急結合、平急兩用”原則,實現部、省、市、縣四級聯動、統一指揮、運轉高效的應急指揮和管理服務,提升農業產業韌性,凸顯農業產業“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一方面,平臺接入了各地的氣象數據,可提供大風、高溫、暴雨等天氣預警信息。另一方面,平臺還能提供災情報送和應急調度指揮服務,打通應急救災的最后一公里。”國機數科數字農業事業部負責人孫戰勝介紹說。
??在“平”時,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提供農機服務、農機作業磋商、信息公告等功能模塊,并在移動端配套發布了政府側小程序“農機跨區作業證辦理”和運營側小程序“農機e通”。基于各地區農機農資資源分布情況,為農戶、農機手提供移動加油和加油券領取、農活需求發布和應答、空閑農機發布和應答、農機跨區作業證辦理、信息公告查詢和發布等增值服務。通過精準匹配人機供求關系,科學調配農機農資資源,提高農機使用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在“急”時,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面向應急救災中心,建設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及時響應上級政府的調度任務,反饋具體救災農機,推動應急救災中心資源管理、指揮調度、應急演練等數字化進程。在指揮調度大屏上,圍繞農機應急資源管理、農機應急隊伍建設、調度請求、調度盯防等主題,以可視化圖表和數據展示農機、農資、人力、物力等各類應急資源的實時數據,輔助使用者快速了解特情周邊區域應急資源基本信息和可調度情況。對于災害發生頻率較高區域或主要農作物主產區,建立重點監控機制,基于基礎物聯設備和數據中臺匯聚數據,綜合展示區域內當前農機管理相關的在線農機數、在線農機類型分布、位置信息、氣象預警、作業進度、作業面積情況等內容。
??“三夏”啟航 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入夏以來,河南省小麥自南向北依次開鐮,中南部地市漯河市的近240萬畝小麥也進入收獲季。在漯河市舞陽縣蓮花鎮韓寨村,種糧大戶韓大奎望著在自家120畝麥田中來回穿梭的收割機,喜不自禁。和往年四處打聽、尋找空閑農機不一樣的是,這次收割他是通過手機在“農機e通”小程序下單,像打網約車一樣通過系統中的電話聯系到了農機手姜東豪。“小程序是縣農機中心推薦的,注冊后我就發布了用機需求,沒想到真的有回應。之前每到夏收季就托人問、半路攔農機手,生怕誤了農時。”韓大奎說。看到姜東豪準時來到現場,韓大奎懸了幾天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說話間,姜東豪駕駛著收割機熟練地在田間又推進了一個來回。22歲的姜東豪是舞陽縣北舞渡鎮人,從事收割作業已經4年有余,今年麥收開始后來到河南省南部地市跨區作業。看到韓大奎發布的用機信息時,姜東豪正自南向北收割至駐馬店一帶,原本打算先回北舞渡鎮收割,感覺兩個地方距離不遠,與韓大奎電話溝通后一拍即合。“小程序中,農戶發布的作業區域、時間、面積、單價、距離等信息一目了然,還能在線申領跨區作業證。我這臺機器上還裝載了智能終端,可以精確顯示經緯度,自動測量作業面積,非常方便。”姜東豪說。在作業間隙,姜東豪還通過手機在“農機e通”小程序中發布了農機用油需求——需要60升柴油、期待12時至14時送達。位于漯河市郾城區龍城鎮路段的中石油漯河第三加油站很快接單,20分鐘后,配送員便和押送員一起,開著油罐車把油送到了姜東豪所在的田間地頭。
??此時,在漯河市農機中心大樓里,農機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實時監測該市“三夏”期間的農機作業信息。大屏幕上,漯河市農機接入數量、農機分布、作業面積等各類統計數據實時可見。“這是近7天在線農機數量折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看到,近兩天數據在大幅攀升,表明漯河市目前已進入了小麥的收割季。”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據了解,2024年漯河市麥播面積為237.95萬畝。其中,位于西南部的舞陽縣麥播面積為69.5萬畝,麥收高峰期每天投入收割機1800臺以上,一個星期收割完畢。
??中原熟,天下足。站在河南省舞陽縣的麥田之中,近處麥浪滾滾、田野鋪金,遠處白云飄飄、青山如黛。伴隨著自南向北的隆隆機器聲,一幅夏糧收獲的壯麗“畫卷”正在我國廣袤大地上徐徐鋪陳開來。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在河南省舞陽縣的應用只是“三夏”進行時中的一個縮影,隨著國機數科對平臺推廣和培訓力度的逐漸加大,更多的應用案例將在全國各地依次上演,以農機為核心的數字化農業生態系統正在阡陌縱橫中加速演進。
??國機數科立足“農機云”的建設運營,以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為實踐,著眼長遠構建農機應急作業服務系統,推動形成上下貫通的高效運行機制,發揮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中主力軍作用,用新質生產力激發傳統農機新活力,助力農業發展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