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鬧”春耕現場會。
近年來,貴陽貴安積極推動山地智能農機研發制造及推廣應用,多方聯動探索打造山地農機產業發展鏈,助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培育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機農藝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補齊農機應用服務短板,提升農業產業農機裝備應用水平,促進鄉村產業加快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十萬農機“鬧”春耕。
一是抓農機化技術推廣。緊緊圍繞糧油和特色產業,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聚焦糧油生產“六大工程”示范點,積極組織實施山地農機化項目,2023年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9.58%,2024年春耕期間,貴陽貴安已投入各類農業機械5.85萬臺,開展機耕作業177.46萬畝,機播15.7萬畝,機收29.5萬畝,檢修農機具3.58萬臺。積極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294萬元,補貼機具1369臺(套),受益戶數1091戶。一體推進區域農機服務中心、農機應急中心“雙中心”建設,清鎮市、烏當區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已掛牌運營。
十萬農機“鬧”春耕 。
二是抓農機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每個涉農鄉鎮實現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強組織培育鞏固,貴陽貴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已達90家;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及應急作業組織建設、農機化示范應用基地建設等項目,充分調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生產積極性,探索耕、種、管、收全程托管模式,逐步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促進小農戶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有機銜接提供了借鑒經驗。
農機“鬧”春耕現場會。
三是抓農機化人才培育。舉辦2023年貴州省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貴陽市“農機‘鬧’春耕現場會、貴陽貴安糧食作物(水稻)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等活動,多措并舉、全方位普及農機駕駛操作、維修管理、安全監管、農機農藝融合、糧食及特色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等實用技術,著力提高廣大農機實用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加強對農機技術人員和合作社、農業企業機手的培訓,2023年以來累計培訓機手、修理工8853人次,今年5月中旬在修文縣舉辦了貴陽貴安油菜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修文縣春海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孫鴻2023年5月獲“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稱號。
在詹陽重工農機制造車間,已生產好的農機產品整裝待發。
四是抓適宜農機研發制造。加快適應丘陵山區的高性能、復合型農機具研發示范推廣,協助詹陽重工在貴安新區、修文等地開展農機試驗鑒定工作,研發生產適宜貴陽山地的小型農機。2023年以來,詹陽重工已生產230臺水稻缽苗播種機、390臺缽苗高速插秧機,560萬張缽苗秧盤等機具投入全省市場。積極推動貴陽市與省科學院戰略合作,圍繞解決水稻育秧盤的“本土化”“降成本”等問題,實現水稻育秧盤的本土配套,試驗推廣了20萬張,取得1項專利技術,實現推廣產值約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