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強農”,浙江打出了組合拳。記者從今天在龍游召開的全省推進“機械強農”行動暨農機社會化服務現場會上獲悉,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機械強農”行動加快推進“機器換人”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未來五年以機械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目標任務。
《方案》明確,到2025年,浙江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4%以上,其中丘陵山區達到73%以上,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以上。
“十四五”期間,浙江將加快推動種植養殖農藝與農機裝備、數字化與機械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種植養殖設施建設與裝備配置、適度規模經營與機械化生產進一步相適應。到2025年,全省建成綜合性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25個、特色產業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50個、農機創新研究試驗基地100個、高標準農機綜合服務中心300個、高水平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600個。
在糧油產業機械化方面,浙江將重點推廣機械化栽植、保護性耕作、機收減損等先進技術和微耕機、小型插秧機、小型收割機等丘陵山區糧油產業適用裝備,優化育秧育苗、糧食烘干、稻米加工以及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建設標準和規劃布局。到2025年,糧食生產功能區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5%以上,油菜機械收獲面積達50萬畝。
在畜牧養殖業機械化方面,浙江將重點推廣洗消飼喂、通風溫控、空氣過濾、環境感知、紅外測溫等設備應用,集成應用精準上料、畜禽體征精準監測、畜禽糞污處理、疫病病原檢測等技術。到2025年,畜牧業機械化率總體達到60%以上,飼喂、環境控制、糞污收集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重點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
在水產養殖業機械化方面,浙江將重點加快高效增氧設備普及,熟化水產養殖方面設備和技術,推廣水質(位)自動感知和魚苗培育、水產品采收、保險等設備,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生產和管理系統。到2025年,水產養殖業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5%以上。
在設施種植業機械化方面,浙江將統籌推進蔬菜、水果、茶葉等種植業機械化水平,重點突破設施種植業環境調控、精量播種、育苗嫁接、移栽收獲等短板弱項,積極發展智能溫室、農業機器人、智能采摘收獲等設施裝備,加快數字植物工廠建設。到2025年,設施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50%以上,設施大棚面積達到200萬畝,設施栽培面積達到500萬畝。
省農業農村廳農業“雙強”專班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達成以上目標,浙江將加快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強化農機技術和裝備集成應用,推進農藝農機融合改造提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強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建設一批高質量發展先行縣,深化數字化機械化融合,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據悉,浙江將在5年內將建成100個農機創新試驗基地,600個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 300個農機化與數字化融合的數字農場(牧場、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