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農產品品質提升行動。從2020年起,以生鮮乳、羊肉、馬鈴薯、大米、小米等5類產品為主,內蒙古開拓性地開展農畜產品品質評價工作。
評價工作如何啟動?省級財政安排專門經費開展品質評價工作并逐年遞增,通過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和檢測機構等單位合作,逐步建立政府組織、科研參與、第三方檢測機構補充的品質評價工作機制。
指標體系如何“建起來”?通過探索“營養好”的指標數據,重點檢測分析蛋白質、脂肪等指標,檢出優于國家標準或同類產品的指標63個。通過探索“聞著香”的指標數據,重點檢測烯類、醛類等揮發性風味物質,探索出內蒙古農畜產品具有揮發性風味物質種類多、含量高的顯著特點。通過探索“味道美”的指標數據,重點檢測鮮味、甜味和芳香類氨基酸等鮮香物質,初步檢出優于自治區外同類產品的指標53個。
三年來,對生鮮乳等5大類2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開展品質評價,檢測產品1456份,營養物質、風味物質、鮮香物質等指標450個,產生檢測數據113252個,初步構建內蒙古優勢特色農畜產品品質指標數據庫和指標體系,推動內蒙古農畜產品分等分級和品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