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保亭縣什玲鎮堅固村的農田里,脫貧群眾在收割稻谷。 王智 攝
“黎族圖騰是黎族民族文化的體現,從前家家戶戶都把圖騰貼在墻上,現在經過返鄉年輕人的設計,我們將這些圖騰設計為立體的雕塑,為此還專門建了個小公園,村里的文化味更濃了?!比涨埃诒Mたh什玲鎮堅固村的圖騰公園內,駐村第一書記周圣菁介紹。
近年來,保亭縣積極鼓勵返鄉人員創業,逐步將堅固村打造成為黎族傳統文化示范村,先后建成圖騰公園、堅固人家鄉愁館、版畫展覽館等極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場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近日,記者來到堅固村里的“堅固人家·鄉愁館”,在約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八仙桌、獵槍、老式架織機、黎族傳統服飾、古老的鹿皮鼓等老物件一一映入眼簾,濃厚的鄉愁頓時涌上心頭。周圣菁告訴記者,“堅固人家”的房子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石頭建起來的,改造修繕過程中盡量完整地保留原有格局,就是想讓現在的堅固人傳承父輩那份艱苦拼博的精神。
“這里面的物件大部分是林開耀老師捐贈的,現在很難找到了。”周圣菁說。據了解,堅固村村民林開耀是全國知名的黎族版畫藝術家,出于深厚的家鄉情結,他不僅返鄉指導修建了黎族特色版畫展覽館和版畫學堂,還向鄉愁館捐贈了多種物品和版畫作品。
同林開耀一樣,堅固村返鄉創業的鄉賢還有林文壇。2020年,村“兩委”干部和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找到林文壇,請他回村帶領村民成立保亭什玲堅固增農能源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附近鎮、村開展垃圾清運、糞污無害化處理、農業廢棄物和廢舊農機回收工作,同時發展斑斕葉、苗木等產業。三年過去,合作社目前共有11名社員(均是已經脫貧的村民),合作社平均每年純利潤達到44萬元,人均可分紅4萬元。
“什么能源回收?說白了不就是撿垃圾嗎?干嘛還說得那么高大上?”起初,林文壇幾乎一口回絕,但在大家的再三勸說下,他還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但讓林文壇沒有想到的是,2020年4月份剛成立的合作社,8個月下來竟然創收11.18萬元,每個合作社成員分到了8000元分紅款,還向村集體上繳1萬元。
“這可是村里第一筆產業經營收入!”林文壇說,第一年的成功,讓村民對他們這群“收破爛”的刮目相看。
在那之后不久,堅固村的第一家咖啡館——牛欄咖啡館也開張了。得益于“能源回收”的推動作用,堅固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于是,脫貧村民李曉葵和在外務工的丈夫決定返鄉創業,在村“兩委”的引導和幫助下,他們將自家廢棄的牛棚改造成了“牛欄咖啡館”。
如今,李曉葵的咖啡館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還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目前,堅固村通過發展能源回收、斑斕草、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近兩年村集體經濟增長近20萬元,并在2021年摘掉了“空殼村”帽子。截至目前,全村監測對象共22戶66人,已消除風險戶15戶48人,風險消除率位列全縣前列。去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為17184元。